初识“原子城”.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识“原子城”.doc

初识“原子城”   国人都知道“两弹”爆炸是在大漠罗布泊,可有谁知道它的研制基地在哪儿?   当我们出访青藏高原的作家一行,登船漫游过湛蓝色的青海湖之后,本来是要沿青藏公路返回西宁的,但好客的主人建议我们去看看位于青海湖一侧的金银滩,更为诱人的是离金银滩几十里路的行程,便是中国“蘑菇云”(导弹和氢弹)研制基地“原子城”的旧址――今日海北藏族自治区首府西海。不用主人多费唇舌,我们立刻从青海湖驱车北行,直奔那块使人感到十分神秘而又让人回肠荡气的地域――祁连山南麓的“原子城”。   世界历史上记载着: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大西北罗布泊升起第一朵“蘑菇云”,两年零八个多月之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又研制成功。当时世人无法得知“两弹”何以会横空出世,震响在九天环宇;更不知道孕生“两弹”的母体,究竟在天涯海角的何处。直到1987年,研制基地全部撤离之后,世人才逐渐知道了这两颗中国的“争气弹”,都是在这个西海基地研制成功的。通过新闻媒体,国人进一步知道:这儿海拔三千多米,属于缺氧地区;由于地处大西北“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带,一年四季中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是风雪覆盖的严寒冬季。1957年国防科工委把核武研制中心选择在西海之后,研制人员常年生活在帐篷和干打垒的地下住室(茅草与泥土搭建而成),其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可想而知。踏上这块土地,心里充满了对一代科学精英的崇敬之感。   更为令人感到惊愕的是,昔日这个带着神秘面纱的西海,今天竟然成了一座绿荫掩映和开满鲜花的城市。化剑为犁的西海,已摇身一变成了青海旅游胜地之一。如果没有展厅的资料和一些历史图像的提示,没有人会想到这儿曾是孕生核弹的腹地。我信步向绿荫深处走去,一座纪念碑出现在我的面前。此碑高约16米,与其他纪念碑的不同之处在于,碑身硕长并呈方柱形;充满寓意的是其碑身四周,围刻着有象征抵御外侵的盾牌和展翅欲飞的和平鸽;碑的顶端,不是尖尖地指向天空,而是镶嵌着原子弹形状的一个圆球。碑文上的几个大字“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究基地”,为当年在西海领导核武研究的张爱萍将军所题写。   这位主持核武研制的将军,曾在这儿留下如是的一则佳话:基地研制中心初建的日子,当地最好的住所是几座简易的红砖楼,张爱萍将军拒绝住进为他安排好的楼房,而是在帐篷中夜宿,让第一线的科研人员住进楼房。青海地处高寒地带,传说中张爱萍将军睡觉时,为了抵挡夜寒,怀里常常揣着一个暖水袋热身。多少年之后曾有记者询问将军:当年何以会如此苛求自己?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只为圆上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这些美谈,像开在小城路旁的鲜花一样,芳香弥漫了整个西海。   笔者在一条安静的小街上,曾垂询一位当年在基地服务的老者。他当年是基地外围的一个炊事人员,至今难以忘却当年的艰苦和神秘。说起当年的艰苦,他说居住在帐篷和干打垒的地窝子里,那只是小事一桩。他记忆最深的是粮食的匮乏,特别是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基地人员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忍饥挨饿,青稞面的饼子常常填不饱肚子。后来,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给这里拨来上百万斤黄豆,青海的藏民、回民……赶来4万只羊,说是为了给高寒地区的工作人员体能 “增热加钢”。多少年之后,他才知道全国人民给这儿“增热加钢”,是为了“两弹”升天。   我询问老者:“当时,您不知道这儿是核武基地吗?”   老者开心地笑了起来。他说不仅他不知道,从天南地北调来这儿的青年人,只知道是来建设西北草原。记得当时基地出的一张报纸,报纸名字就叫《草原工人报》,到这儿来就是建设草原呗!当然,有时他也感到神秘兮兮的,因为通往几栋红砖楼的路口,日日夜夜都有士兵值勤站岗;出入于那里的车辆,上面都蒙着厚厚的苫布;当时他只想到这儿可能是个重要的保密机关,根本没有往“两弹”基地上想。直到“两弹”在大漠爆炸成功,他奉命做一些好的饭菜,也没有想到这儿就是研制中心;他和伙房的同伴只想到这是庆祝中国有了“争气弹”了,而不知道这两个“争气弹”就诞生在他们的身边。说到这里,老者为我讲了一个自嘲的笑话:那是1966年氢弹成功爆炸后的一天,在餐桌上有一个科研人员为庆祝氢弹研制成功,便多喝了几杯青稞酒,在醉酒后说了句“你们大家也是‘争气弹’的功臣”,当时我们还认为他是发酒疯哩!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这儿的人有多神秘。直到基地快要撤销的日子,有关部门来这儿清理环境,以防留下“污染”时,我们才大梦初醒!想起那位科研人员当年不是在发酒疯,而是“酒后吐了真言”!我们却把真言当成了酒话听。这不是我们神经迟钝,而是当年的保密工作,让我们基地外勤人员根本没有想到这儿是“两弹”研制基地!你说,这事可乐不可乐?   我非常感谢这位老者。如果没有他的切身感悟为我领路,我对“原子城”的认知是抽象的――他的这番话语,让我得知小城的经纬之中,蕴藏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昔日,西部歌王王洛宾在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