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eter Zumthor
节点逻辑
重庆大学
Zumthor近照(图片来源网络)
彼得·卒姆托
Peter Zumthor
1943年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木匠,卒姆托15 岁开始在木匠作坊当学徒。接受的正规建筑教育。
1963 年在巴塞尔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艺术的初级课程,随后学习的是家具设计。
1966 年在纽约普拉特学校作为访问学生学习建筑和设计。1968 年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历史保护委员会担任建筑师,以及住宅发展机构的测量员;
1979 年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哈尔登斯泰因(Haldenstein)的小村庄开办事务所。
彼得·卒姆托一直处于文化思想多元交织的动荡时期,其主要受贫穷艺术、观念艺术,极少主义、现象学的影响。
真实
材料的真实、构件元素的真实、建造的真实 ······
精细
精密细致、精心的构思、精准的控制、精美的表达······
(图片引自网络)
玻璃
砖石
木材
(图片引自网络)
玻璃幕墙节点
——布雷根兹美术馆
(图片引自网络)
布雷根兹美术馆
Kunsthaus Bregenz Art Museum
美术馆位于奥地利布雷根兹小城的康斯坦茨湖畔南岸,卒姆托设计之初对美术馆的构想是一座可以吸收湖面薄雾和光的建筑。这作为设计的灵魂一直延续下来。卒姆托的选是——磨砂玻璃、鳞片状组装、从头到脚包裹。鳞片状构造是卒姆托喜爱的构造之一。
建造分析
Tectonic and Quality
(图片引自网络)
玻璃板连接节点
玻璃鳞墙模型
(图片引自《华中建筑》-03/2010)
节点分析
金属夹钳的上方和下方各夹着两块相互水平重叠的玻璃板,一个夹钳夹4块玻璃板,上下各2块,玻璃板之间形成缝隙,玻璃的边缘打磨后直接暴露在外,湖面的薄雾可穿过开敞节点渗透进表皮矩形钢架空腔内。为了使每组玻璃板能在相同的水平和垂直线上安装,每块玻璃板的右边在水平方向上往内倾斜一个微小角度(大约2°),同时玻璃板的上边在垂直方向上往内倾斜一个微小角度(大约1°)
节点分析
确保组装完后的玻璃鳞墙成为横平竖直的墙体,这个原则就是玻璃片的左下边总是夹在外夹口1内,右下边总是夹在内夹口2内,玻璃片的左上边总是夹在外夹口3内,右上边总是夹在内夹口4内。从剖面上看可以发现,在夹口1、3中夹着的永远是玻璃的左边,在夹口2、4中夹着的永远是玻璃的右边。
美术馆立面细部 2
(图片引自网络)
鳞墙玻璃板倾斜排列的独特构思,使鳞墙立面获得丰富的阴影变化和感光层次。在光线的照射下,玻璃板左右重叠处的阴影以及重叠处产生的不同于单块玻璃板的感光效果,玻璃板上下缝隙处的黑影,外凸金属夹钳的点缀及其投影都使立面获得丰富而富于变化的细部。双层表皮处理可呼吸的表皮。
(图片引自知网)
鳞状表皮的根源
美术馆半透明鳞状表皮结构的来源圣本尼迪教堂对周围建筑形制和居民记忆的采拮,而做出的木瓦鳞状表皮。一种会呼吸的表皮。
展厅内部空间设计为两区模式,上区是用于采集自然光线吊顶空间,其内设有玻璃幕墙内表皮和活动遮阳百叶,光线可以从四周的玻璃鳞墙进入吊顶内,人工照明灯具也设在其内,吊顶内采集的所有光线均穿过磨砂玻璃吊顶板漫射入展厅。下区是展厅空间,设有全封闭的钢筋混凝土墙内表皮和墙外侧的保温层,墙上不开任何窗户或洞口,光线完全来自玻璃吊顶,楼层展厅具有封闭、静谧的空间氛围。
(图片引自网络)
由博登湖望美术馆
美术馆透视
美术馆俯瞰
美术馆夜景透视
(图片引自《华中建筑》-03/2010)
砖石节点设计
(图片引自网络)
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Kolumba Museum
德国科隆设计的这座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二战中被炸毁的哥特式教堂旧址上。建筑师成功地赋予现存遗迹和历史应有的尊严,从而成为人们反思的地方。建筑与周围建筑相同都严格与街道平行、屋顶轮廓线清晰鲜明、建造砖块异常大。
建筑材料:科伦巴砖
卒姆托在古老教堂的遗址处修建了一个全新的建筑,从最表观的印象来石,为了选择与古老的教堂残垣相协调的建筑材料,他与瑞士的彼得森(Petersen)砖制品厂进行合作,专门为该建筑开发了一种新型材料一一科伦巴砖。在材料烧制过程中,工匠通过控制砖窑内的进气量来调整材料颜色,使新材料的色泽柔和、质感自然,与老建筑的石材保持协调又不失新意。在材料尺寸方面,建筑师将科伦巴砖的尺寸设计为53cmX 11cmX3.8cm,二块砖砌筑的高度(包括灰缝的厚度)正好等十一块老教堂石材的尺寸。
(图片引自知网)
工法特征:砖砌筑的诗意
材料的编织
该建筑结构方式为钢骨架外包双层砖墙,钢骨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砖墙主要作为建筑的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