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1978年P.ppt
* 1976年 W.N.利普斯科姆(美) 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 I.普里戈金(比利时)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78年 P.D.米切尔(英)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1979年 H.C.布朗(美)、G.维蒂希(德)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1980年 P.伯格(美)从事核酸生物化学,特别是关于DNA重组的基础性研究W.吉尔伯特(美)、F.桑格(英)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1年 福井谦一(日)、R.霍夫曼(英) 从事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 1982年 A.克卢格(英)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 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 1983年 H.陶布(美)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 1984年 R.B.梅里菲尔德(美)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 J.卡尔、H.A.豪普特曼(美) 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 1986年 D.R.赫希巴赫(美)、李远哲(中)、波拉尼(加)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1987年 C.J.佩德森(美)、D.J.克拉姆(美)J.M.莱恩(法)合成冠醚化合物 1988年 J.戴森霍弗、R.休伯、H.米歇尔(德)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构 1989年 S.奥尔特曼, T.R.切赫(美)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 E.J.科里(美)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1991年 R.R.恩斯特(瑞士)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992年 R.A. 马库斯(美)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了贡献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1994年 G.A. 欧拉(美)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5年 P.克鲁岑(德)、M. 莫利纳、F.S. 罗兰(美) 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 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1996年 R.F.柯尔(美)、H.W.克罗托(英)、R.E.斯莫利(美)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称布基球)C60 1997年 P.B.博耶(美)、J.E.沃克尔(英)、J.C.斯科(丹麦)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1998年 W.科恩 (奥地利)J.波普(英)提出密度泛函理论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