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丰城三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江西省丰城三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笑靥(yè) 间或(jiàn) 栏槛(jiàn) 渚清沙白(zhǔ)
B、拓本(tuò) 字帖(tiě) 桑梓(zǐ) 锲而不舍(qiè)
C、炽热 (chì) 监生(jiān) 威吓(hè) 人烟阜(fù)盛
D、敕造(shè) 跬步(kuǐ) 慰藉(jiè) 鞭笞天下(chī)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合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C、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D、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成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让“死”活下去》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对亡夫的回忆之书,记述了陈希米与史铁生相濡以沫的爱情以及如何从爱人过世的伤痛中走出的精神历程。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
D、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使广大“韵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
B、他能否考上大学,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C、要以平常心、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苦难和不幸,这样,不仅你能医治创伤,调整人生的方向,还会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收到好的效果。
D、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审美意蕴的一项是( )
A.翔姿优美,亦刚亦柔,阵容壮观,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B.大都以动态出现,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与鹰、燕、鹤鹭等有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