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化学选编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一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D
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由纤维素改性得到,灼烧时有刺激性气味,可由此区分二者,故A正确。
B、食用油反复加热,碳链会变成环状,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故B正确。
C、加热、强酸碱、重金属盐均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加热可杀死流感病毒,故C正确。
D、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工业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D。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B. 1与4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C. 1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D.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A
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均为为,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为,故A正确。
B、若的与的完全反应则生成,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完全,所以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
C、溶于过量硝酸,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最终氧化产物是,因此与过量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呈液态,不能由气体摩尔体积得出其物质的量为故其含有的,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A。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A、2-甲基丁烷,其结构简式为,共5个碳,习惯命名法应该为异戊烷,故A错误。
B、乙烯生成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
C、有、、、,故C错误。
D、高分子化合物要求分子量在10000以上,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因此,本题选B。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与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
C
A、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为乙酸乙酯,分离乙酸乙酯应该用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不带有活塞,无法用于分离操作,故A错误。
B、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且NO密度与空气相近,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氯化铁易发生水解,所以配制时应在较浓的盐酸中溶解,抑制其水解,防止生成沉淀,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
D、将与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但是得到的未干燥
因此,本题选C。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废水时可以得到和产品
C. 负极反应为,负极区溶液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生成
B
直流电作用下电解硫酸钠溶液,由于钠离子与硫酸根在水溶液中均不放电,因此其本质为电解水。
A、电流从正极流出,负极流入,为阴离子,其移动方向应与电流相反,因此向正极区(阳极)移动。正极区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则正极附近酸性增强,pH下降。故A项错误。
B、负极区(阴极)的电极反应为,剩余,中间区域的迁移到负极区得到正极区的,余下,中间区域的迁移到正极区得到
C、负极区发生还原反应:,负极附近碱性增强,pH升高,故C错误。
D、由正极区的电极反应可知,转移电子与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因此转移电子时会有氧气生成,故
因此,本题选B。
298时,在氨水中滴入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
C. M点处的溶液中
D. N点处的溶液中
D
A、向氨水当中滴加稀盐酸,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则达到滴定终点,产物为,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在碱性范围内变色,不能作为该滴定的指示剂,故
B、盐酸体积为时恰好反应生成,导致
C、因为溶液pH=7,所以,又由于电荷守恒,可得,二者浓度约为,远大于,故C错误。
D、若开始时pH为则此时对应氨水的为%,由于题中给出氨水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高考全国卷I卷(理科数学word版)答案解析版选编.doc
- 苏宁电器连锁集团直营连锁店筹建工作手册汇编.doc
- 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2016版(定)汇编.doc
-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题组训练):第3讲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修改)选编.doc
- 苏州科技大学JAVAEE高级开发技术期末大作业报告汇编.doc
-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选编.ppt
- 苏州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三汇编.doc
- 2016年高考北京理科数学PPT版(40张)选编.ppt
- 苏州国展屋面施工方案(监理)汇编.doc
- 2016年高考分类汇编:立体几何(物超所值)选编.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