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式环绕形音乐厅中几何特徵对声学影响之初探-台湾声学学会.doc

梯田式环绕形音乐厅中几何特徵对声学影响之初探-台湾声学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梯田式环绕形音乐厅中几何特徵对声学影响之初探-台湾声学学会.doc

國語摩擦音與塞擦音的頻譜動差特性 國立台南大學 特殊教育系  地址:台南市700樹林街二段33號 TEL: 06-2139624, 06-2133111-737 or 640 Email: jjeng@.tw 摘要 摩擦音與塞擦音的聲學性質屬於高頻噪音。它們在頻譜圖通常呈現出強烈而明顯的高頻非週期波。本研究採用統計上動差分析的方式分析摩擦音與塞擦音的噪音音段的FFT量能頻譜。把每十毫秒區段的噪音量能頻譜視為一種統計分配曲線,進行四個動差參數(平均數M1、變異數M2、偏態M3、峰度M4)的分析,再將此音段中所有的時間區段統整,得到該音段四個動差參數的平均值。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調查國語摩擦音與塞擦音的頻譜動差參數,得到區分國語摩擦音與塞擦音中捲舌音對比的頻譜動差參數。 本研究使用的語音材料包括有國語雙音節詞語和對話問答題,三十位正常說話者參與語音錄音取樣。蒐集的語音中含有多對摩擦音與塞擦音中捲舌音與非捲舌音的對比。噪音音段動差分析的結果顯示捲舌音與非捲舌音之間在四個動差參數中皆有顯著差異。和非捲舌音相較,捲舌音具有較小的M1和 M4以及較大的M3和M2。藉由這些捲舌音對比的動差參數的差異,可進一步探究國語捲舌音的構音特性。 壹、前言 我們在說國語時,常會發現有ㄔ、ㄘ、ㄗ、ㄓ不分的情形 (謝國平,民87)。這些在國語語音中摩擦音(fricatives)與塞擦音(affricates)究竟在聲學上有何差異性存在呢?通常對於母音使用共振峰即可大致地描述它們的特性。由於一般無聲子音的頻譜聲學特性為噪音成分,如磨擦音是一段持續的高頻噪音成分,它們的頻譜並不像母音有明顯的共振峰結構,語音的噪音所散佈的頻率範圍十分寬廣且無共振峰結構,如何來描述它們頻譜特殊的頻譜特性呢?在時間向度上,摩擦音段持續的時長是一個重要且容易測量的變項。在頻率向度上,可以就摩擦噪音所散佈的型態加以分析,其中使用統計上動差分析(moments analysis)的方式來分析噪音音段的量能頻譜曾被使用過。頻譜動差分析是將每一時間間隔區段(如十毫秒)的FFT音量能頻譜視為一種統計分配,分析分配曲線的四種動差參數(Forrest and others, 1988)。噪音頻率動差分析乃是將噪音能量的頻率分佈視為一種統計機率分配,經由演算得到四個動差參數,M1為平均數、M2為標準差、M3為偏態與M4為峰度。可將在一摩擦音或塞擦音噪音時長音段中所有的細小時間區段統整,得其四個動差的平均數或是變化的軌跡。四個頻譜的動差可以被解釋為:M1代表頻譜的重心,M2代表頻譜能量的分散性,M3代表頻譜的傾斜性(spectral tilt),M4代表頻譜的頂峰尖聳性(Kent Read, 2002)。 Forrest等人(1988)曾使用頻譜動差分析十位正常說話者(五男五女)的詞首無聲塞音與擦音,結果在無聲塞音部分區分三個不同構音部位,正確率達80%以上,而線性量尺較Bark量尺區分率稍高一點;在摩擦音部分,動差分析的區分四個部位摩擦音正確率較低,約在60%至90%之間,其中在/f/與/θ/間區分度最差,對/s/和/?/則區分度高達90%,其中第三動差(偏態)是區分兩者最有效的參數。Flipsen等人(1999)分析26個正常青少年說/s/音高頻噪音的四個頻譜動差參數,各在/s/音段的起點、中間與終點取得動差參數,發現於中間點取得的參數較為穩定,而M1和M3是最能代表/s/特徵的參數,數值較不受音境的影響,而性別差異在此二個參數上表現最強,女孩的M1較男孩高。M3於終點與起點處則較易受音境的影響。 「捲舌與否」是國語語音區分性特徵之一,在國語中的摩擦音與塞擦音中,具捲舌音特徵與不具捲音特徵的音素成兩兩對比的最小音素對比音對。國語中有四個捲舌輔音,構音時需要將舌頭往上捲起以舌尖或舌背接近上硬顎。究竟構成捲舌音特殊聲質的語音聲學特徵為何呢?本研究的主要目的調查在台灣說國語的成年人在問答的情況和閱讀時說出的捲舌和非捲舌摩擦音和塞擦音的語音聲學特性。比較兩種情況下捲舌音的頻譜動差參數與音長的差異。使用動差分析的方法在找出捲舌音與非捲舌音的摩擦音與塞擦音的聲學差異所在,並找出區分捲舌與否語音對比的有效參數。 貳、方法 一、參與者 共有三十位參與者,包括十五位男性、十五位女性參與語音錄音的工作。他們皆以國語為母語,皆是聽力正常、無神經性疾症的正常說話者,年齡範圍在二十至四十五歲。 二、刺激材料 語音材料包括有四十個的國語雙音節詞以及二十題機智問答題目。四十個的國語雙音節詞在詞中第一個音節採用最小音素對比法,構成捲舌音與非捲舌音的二十個對比。每一題的機智問答題的答案中皆有一個和國語雙音節詞刺激相對應的目標捲舌音。每個詞彙刺激與問答題目印於小卡片(3’×5’)上,字旁皆不附注音符號。 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