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doc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介伦理及规范案例教学

4、说实话或诚实原则 蒂洛认为,这一原则“几乎是公正或公平原则的推论”,但“它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有权利成为一条独立原则”。 “如果任何道德体系的参与者,不能断定别人是否说实话,那么,这个道德体系怎能起作用呢?” “一切道德都有赖于人们所达成的协议,如果不能确定人们会诚实地真诚地对待协议,这些协议又怎能达成或维持下去呢?因此看起来说实话与诚实是道德的重要而基本的柱石。” 例证:当代新闻伦理中的功利主义因素 日本2000年《新闻伦理纲要》五条准则 自由与责任; 准确与公平; 独立和宽容; 尊重人权; 庄重和适度。 小结:要求新闻工作者快速测算和推估新闻传播效果 5、个人自由原则 最后一条是个人自由原则或平等原则,有时也叫自主原则。 这个原则主张,人们作为具有独特差异性的个人,在前四条架构内,必须拥有选择自己道德修养的方式方法的自由。 蒂洛坦陈,他之所以最后才提出这一原则,就是为了使人懂得个人的道德自由受到其他四条原则的制约,只有在不严重妨碍别人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运用 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适度与节制 康德的道义论:注重行为的方式、动机和对他人的影响 #记者扮嫖客 揭开贵州习水幼女遭性侵犯案真相 英国功利主义:最有运用价值。“最少的人的最小伤害”原则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在危机关头保持人类尊严。 灾难报道核心伦理:个体生命和人格尊严 马克思认为,人权有两个基本要素: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 现代人格权构成要素: 生命健康权(物质要素,涉及生命存亡) 姓名权 名称权 肖像权(精神和物质要素) 名誉权(精神要素,涉及当事人安宁与否) 荣誉权(精神要素,涉及当事人安宁与否) 隐私权(精神要素,涉及当事人安宁与否) 尊重个体生命和人格尊严:伤害最小化 “芭蕾女孩”李月 陈坚之死 “生命线”惊魂 用影像纪录灾难也是对生命的救赎(I) 2009年6月10日《中国青年报》,作者:赵登岩 造成27人死亡、74人受伤的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发生后,优酷等网站出现了两段现场视频,第一段片长仅10余秒,另一段有2分16秒,视频中触目惊心的画面和现场的惊叫声、哭声让每一位观看者感叹道:“好惨啊。”看过视频的人都有一种想上前救人的冲动。正因如此,大家对两段视频的拍摄者均提出质疑:“你为何不去救人?”(《重庆商报》6月8日) 的确,当火灾发生,那些不顾自身安危,用砖头、灭火器甚至赤手空拳,砸开汽车玻璃,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壮举可歌可泣。然而,此处遭受质疑的拍摄者,是否具备救人能力和条件?他是老是幼,是健康还是孱弱?连这些基本问题都没弄清,就高高在上地对拍摄者没冲向火场救人抡起道德大棒,未免武断。 用影像纪录灾难也是对生命的救赎(II) 尤其重要的是,若无拍摄者纪录下的现场影像,我们不可能全面、深刻、直接的获知事件真相。视频画面的惨烈直观见证了灾难的残酷。相比不痛不痒的安全说教,该影像显然更能震慑监管者紧绷安全弦,以避免惨剧再上演。 同时,影像中,有人无动于衷围观,有人奋不顾身营救,两种人鲜明的行为对比给公众带来的深刻视觉冲击,无疑有利于促成一种集体反思:危难降临,作为一名社会人,多么需要去救助身处危难的同类。 用影像纪录灾难也是对生命的救赎(III) 当然,不排除拍摄者出于怯懦没去救人,不提倡所有人都去做灾难的记录者。但身陷灾难的同胞需要救助,灾难本身同样也需要客观纪录。假如有人恰巧在灾难现场,又恰巧带有纪录工具,那么救人还是纪录,相信当事人应该能凭具体情形做出正确选择。比如有人落水,落水者周围又没有任何人,想必任何一个稍识水性的人,都不会一味纪录,而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形。 无法阻止战争,就争取去做战争残酷的揭露者。与此相类,尽管难脱逃避嫌疑,至少拍摄者通过纪录现场影像向公众直观展示了灾难的残酷,让人们在对悲剧的追问和反思中引以为戒,加强安全防范。从这个意义上讲,用影像纪录灾难也是对生命的救赎,不过救赎方式在于刺痛人们的神经,促使人们反省,以减少、避免灾难发生。 “Good time, bad news; bad time, good news.” 许多记者都担心即时的灾难报道会伤害人们的情感 时效与时宜,抚慰与担忧 借鉴由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制度,设想有关内容在一般受众阅听后会产生什么反应 背景:美国2005年卡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