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1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docVIP
-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1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
PAGE
PAGE 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1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
1.(2015·天津·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B )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其所盛种粒,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题中描述的是一种播种使用的工具,B项是西汉时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耧车,故选B项;A项二牛抬杠式耕地方式、D项曲辕犁都是耕地工具;C项是三国时发明的灌溉工具翻车。
2.(2015·江苏·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B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的信息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3.(2016·海口)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策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D )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
[解析] 材料表明战国时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耕作方式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耕作方式落后导致了歉收,故C项错误;“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4.(2016·益阳)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eq \x(导学号( C )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
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
5.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解析] 传说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也不能证明历史人物的真实存在,排除B、D两项;传说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传说中的炎帝教给人们农作,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A项正确。
6. 某外国学者研究唐代农业生产时引用范成大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D )
A.范成大的诗激情浪漫,其诗不足以信
B.范成大是唐代田园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需详加考证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史学研究方法。诗属于文学作品,文学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历史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以文学描写作为参考,但必须详加考证,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对二者关系的合理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1节 化学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课件 鲁科版.ppt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1节 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命名课后分层训练 鲁科版.doc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2节 烃和卤代烃课后分层训练 鲁科版.doc
- 2018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26讲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应用举例课件 理.ppt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课后分层训练 鲁科版.doc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3节 烃的含氧衍生物检测 鲁科版.doc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3节 烃的含氧衍生物课后分层训练 鲁科版.doc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2节 烃和卤代烃课件 鲁科版.ppt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2节 烃和卤代烃检测 鲁科版.doc
- 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1章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第1节 有机物的分类、结构与命名课件 鲁科版.ppt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学霸解题3 论文题型 岳麓版.doc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2课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doc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2.doc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学霸解题2 综合题型课件 岳麓版.ppt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学霸解题1 客观题型课件 岳麓版.ppt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3课时 中国古代手工业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doc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3课时 中国古代手工业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2.doc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学霸解题3 论文题型课件 岳麓版.ppt
-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2课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