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黄的稻束—上课实用版
仔细品读 米勒《拾穗者》;金黄的稻束
郑 敏;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九叶派”诗人郑敏:不老的“最后一叶” ;作者简介;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近邻》。; 郑敏,1920年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1961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英美文学教授。 郑敏在大学读书时期开始写诗。受浪漫主义文学及歌德等人的影响较深,倾向于写抒情哲理诗。九叶诗派代表人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敏四十年代的作品曾由巴金先生收入文学丛刊,名为《诗集1942—1947》。 1947年之后,郑敏的诗歌创作出现三十余年的沉寂。1979年诗人重新投入创作,1984年出版诗集《寻觅集》。1981年《九叶集》收录了作者四十年代诗作二十首。《寻觅集》曾获第二届全国诗集奖。;九叶诗派;九叶诗派;; 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举目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远又似近地围绕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凝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 “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疲倦的母亲”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
“疲倦”“皱”写出了母亲的辛勤和衰老;
“美丽”写出了母亲精神伟大,意志的坚韧。
“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诗人为什么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 ;“暮色” “远山”“满月挂在树巅”等勾勒了苍茫辽远的背景。
“这”指金黄的稻束;
“静默的雕像”表明这种母亲的疲倦、美丽、坚韧超出了一切言说。
;小结;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 “肩荷” 这个词汇是用于“稻束”还是用于“母亲”的?如何理解?; “低首沉思”指稻束沉思,暗示作者沉思,自然过渡。
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沉思什么呢? ; 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 ;小结;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
;1、“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3、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语言品味;二、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塑造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从强烈的主观投入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知识迁移;知识迁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ccess2003宏及模块.ppt
- Access2003窗体的创建和维护.ppt
- Access2003第8章报表的建立与维护.ppt
- Access2003:14“零售商店管理信息系统”报表对象属性设计.ppt
- 9第9章19世纪文学(四).ppt
- Access2003:5-3、窗体设计视图.ppt
- Access2003:3.3.设置数据表视图格式.ppt
- Access2003:7-5、在报表设计视图中进行报表设计.ppt
- Access2003:7-3、报表对象设计视图.ppt
- AA制户外活动的1些原则.ppt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