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VIP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写沉浸于江心的秋月洁白、冷寂,烘托“悄无言”,以“寂”衬“声”,从侧面写乐声之感人。 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以孤舟、冷月与江水的寒意,烘托琵琶女“守空船”的冷寂、凄凉、悲怆。 【答案】 A(“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不对。) 10.下面描写演奏乐曲的诗句,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婉转地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混乱的音乐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暂时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情感,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时。 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了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 【答案】 A(B“错杂弹”意思是大弦小弦有序交错地弹奏,C把“幽愁暗恨”解释为“深藏心底的情感”不恰当,D“当心”不是“非常用心”的意思,而是“在琵琶中心”的意思。) 第二课时(讲读第3-5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 第3自然段写江上所听,诉身世苦。 第4自然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5自然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二)自主思悟 1.“沉吟”的神态,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沉吟”的神态,反映了琵琶女被问后欲说还休的矛盾心情。“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刻画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2.琵琶女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身世的?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 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3.第4自然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诗人述说自己被贬的失意生活时,字里行间虽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从诗中描述的环境来看,诗人的心境是异常苦闷的。这刚好与琵琶女的人生境遇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来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让他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于是才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4.第4自然段诗人先说无音乐,又说听惯了伤感的啼鸣,再说山歌与村笛难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方面突出处境的凄清孤苦,另一方面反衬琵琶女演奏的优美绝伦。揭示作者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的原因。 (三)深入探究 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种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诗人被贬出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同琵琶女一样,他的“沦落”也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激起他强烈的共鸣,唱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2.琵琶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曾历尽繁华,今美人迟暮。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生活中充满了欢笑,日日醉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