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讲解报告”[67页].ppt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讲解报告”[67页].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讲解报告”[67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 ; (一)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生态平衡”可否被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予以强调? 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特点:;老问题: 农业是效率问题。要讲资本收益率,劳动生产率,而不单单是土地收益率。 农村是失业问题。 农民是权利问题。目前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和平等公民权;3.新手段; (二)防止三种认识偏差 1.打造“袖珍城市”式的农村建设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在经济上是低效的,在国家财力上是不可行的,在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上也属倒行逆施之举。 能不能做到“居住集约化、生产合作化、工具机械化、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医疗和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 ?;;;(三)建设新农村的难点 “多予”的规模和效率 不仅中央政府要“多予”,地方政府也要“多予”,这不容易。农村金融与保险制度建立困难。 提高效率也不容易。 “少取”的理念和制度 关键是土地制度。要解决理念问题,不要念叨老生常谈。 “放活”的决心和信心 放活农民进城,但不是不要“门槛”。 放活农民组织,但不是不要管理。;;(一)新农村建设不是要保留一个农民为主体的社会;; (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 ; 知道了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似乎有两个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是让农民精耕细作,多投入劳动,以增加报酬; 另一个办法,叫做“农业产业化”,似乎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个办法是减少农民数量,让每一户农民尽可能多耕种土地,以增加劳动时间。; (三)城市化的目标与任务 ; ;? 消极的城市化政策:现有约1.6亿户粮食种植农户按照0.8%的速度增加,另假设粮食耕作面积1.3亿亩保持不变,每亩纯收入400元。 ;? 积极的城市化政策:让现有5000万粮食种植农户稳定地转移到城市,剩下的农户按照每年的1.6%速度减少,其余假设不变。;假设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种植业农户以每年的2.5%速度减少,且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常年有务工兼业收入,并按5%的速度增长,同时享受国家补贴的数量为种植业收入的10%。;?如果与台湾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大陆的农村发展的这种积极的估计是有道理的。户均耕作面积超过1公顷,城市化率超过70%,农民收入构成的变化十分显著,事实上,农民问题已经发生了性质变化。我国东部地区的变化会很快,未来的关键是中部地区。;城市化的潜力;;三、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背景变化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新问题 (三)农村流通改革可能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背景的变化 ;;;大约10%的自给部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已经不大。 理论上,GDP定义决定了我们只注意现金收入。两个夫人交换劳动就增加GDP。 实践上看,自给部分的绝对量和比重都将越来越小。;2.农业增收新模式:规模化流通、专业化生产和农民增收形成一个“金三角”。 这一模式提高了农业效益(劳动时间减少),但不一定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业对劳动力的排斥。 难点在于专业化生产中没有“规模化经营”;只有少数沿海省份有初步的规模经营。 生产的专业化与流通的专业化同步发生变化;3.农产品交易方式仍然以对手交易为主,相当于日本上世纪30年代的状况。 近年来,日本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各类鲜活农产品占总流通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以蔬菜、水果、水产品为例,2000年与1980年相比,比重分别下降了4.4%、30.3%、16.0%,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集散中心和直销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农村交通状况发生巨大改变 交通状况与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与极强的相关性,因而与流通规模和产出有极强的相关性。 “赶集”的意义在逐渐消失。 ;;5.村级社区发生结构性衰败,并影响到商业点的命运 已经观察到中国乡村居民点的衰落现象,但它对商业点的影响还没有研究。 在美国,上世纪初的30年代,一方面方便运货了,另一方面,又方便把人运到集镇上买东西。大的商业点集中在交通干线两边(80%的比例。商业社区面积由50平方英里增加到700平方英里。1915年-1930年之间,铁路沿线的商业点65%是增长的,倒闭的只有21%。 中国可能已经进入一个村级社区快速衰落的时期。;;6.消费品市场秩序处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期的阶段 从历史资料看,英国19世纪40年代的市场秩序与我国现在的情况相类似。恩格斯分析原因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7.农民与政府的矛盾可能将逐步转化为农民其他涉农利益集团的矛盾 美国上世前半叶,农民和流通部门的矛盾是涉农领域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