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色谱分析法导论 吴丽荣.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色谱分析法导论 吴丽荣

第八章 色谱分析法导论 ;学习目标;主要内容;§8-1 色谱分析法及其基本概念;一、色谱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色谱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柱内的填充物称为固定相 s ——(固体或液体) 沿柱流动的物质称为流动相 m——(气体或液体) 装有固定相的柱子称为色谱柱 色谱法:根据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选择性分配的差异,使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迁移速率不同而获得分离的方法。;色谱法的发展史;二、色谱法的分类;扩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 ;二、色谱法的分类;二、色谱法的分类;小结 色谱法的分类?;小结 色谱法的分类;三、色谱图及常用术语;色谱图产生过程;(二)基本术语;基 线;2.色谱峰 组分流出时,检测器对该组分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形成的峰形曲线,正常的色谱峰为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 ;3.保留值——定性分析的依据;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死体积V0;保留体积VR;调整保留体积V'R;总结:;4.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4.1 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 K的讨论;4.2 容量因子(k’)——分配比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之比,称为分配比(容量因子、容量比);补充: tR、VR与K、k'的关系;§8-2 色谱分析法基本理论;一、 塔板理论 ;一、 塔板理论 ; 该理论是把色谱柱比作一个分馏塔,从而把色谱分离过程比作分馏过程。 色谱柱内有很多层分隔的塔板,在每一层塔 板上,组分可达到一次分配平衡。因被分离组分 的分配系数不同,经多次分配平衡后,K小的组 分先流出色谱柱。 只要色谱柱的塔板足够多,组分的K值仅有微小的差别,也可得到较好的分离。 ; 色谱柱长:L 虚拟的每次分配平衡所需的塔板高度: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 = L / H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公式:;有效塔板数( neff)和有效塔板高度(Heff) ;练习1 在一根长3m的色谱柱上分离一样品,得下列数据:空气、组分1及组分2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14、17min,组分2的峰宽为1min。求: (1)组分1和组分2的调整保留时间; (2)用组分2计算该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 (3)用组分2计算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有效塔板高度。 ;练习2 在长为2 m的阿皮松柱,柱温为100℃,记录纸速为2.0cm/min的实验条件下,测得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半峰宽为0.20cm,求理论塔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 解:;在实验中,如何比较不同色谱柱的柱效?;某人制备了一根色谱柱,用组分A,B为测试样测得该柱的理论塔板数为4500和4000,因而推断A和B组分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推断正确吗?;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二、速率理论;其中dp表示固定相的平均粒径大小; λ为填充不规则因子 固定相颗粒越小(dp)越小,填充的越均匀,柱效n越高 ;;减小的方法: ①采用较高的载气流速 ②选择分子量大的重载气(N2) ③采用较低柱温;3. 传质阻抗项:C·u;解释柱填充均匀程度、固定相粒度、流动相种类、流动相流速、柱温、固定液层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三、色谱分离总效能的衡量;1、柱效能和选择性;;R <1.0:两峰部分重叠; R =1.0:分离程度98%,基本分离; R ≥1.5:分离程度达99.8%, 完全分离。;R=1.5作为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的标志;3、分离度与柱效、选择性的关系;§8-3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 ;;(1)利用绝对保留值定性(标准物对照法) 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分别测得待测物与标准物的保留值。若相同,则可以初步认为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若不同,则肯定不是同一种物质。 要求:同台仪器;操作条件稳定一致;有样品的标准物 ; ;(2)用相对保留值定性;S;(3)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二、 定量分析方法; (1)绝对校正因子 指某组分i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信号之比:;(2)相对校正因子(f 'i) 在定量分析中常用相对校正因子,即某组分(i)与标准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2.定量方法; 优点:简便、准确,无需标准物,不必准确称量和准确进样,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缺点: 1. 要求所有组分没有在柱内分解;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峰没有重叠 2.必须已知所有组分的校正因子; 3.不适合微量组分的测定。;; 二氯乙烷 二溴乙烷 四乙基铅;2.定量方法;内标物要满足以下要求;2.定量方法;例:苯甲酸工业粗产品纯度的测定,准确称取工业苯甲酸150mg溶于甲醇中,加入内标物正庚烷50mg,进样测得苯甲酸峰面积175mm2,正庚烷峰面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