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歌》和《沙恭达罗》的平行研究
第 PAGE 7页 共 NUMPAGES 7页
《长恨歌》与《沙恭达罗》的主题平行研究
【内容摘要】 中国晚唐诗人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 》与印度大诗人迦梨陀娑的长诗《沙恭达罗》,两者虽然没有时空背景方面的联系和艺术传统上的影响,但它们在主题上却有着某些的契合点。本文选取的这两部诗歌都是以君王爱情为题材但风格迥异的古代文学作品,并分析了两个女主人公不同生命形态中所蕴含的相同的悲剧性;两部作品都以特殊的题材演绎了“痴心女子负心汉”和“始乱终弃”的古老题材,倾注了作者们对杨玉环与沙恭达罗“红颜薄命”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 主题;契合点;君王爱情;悲剧性;特殊题材;
引言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印度古代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的长诗《沙恭达罗》描写的是静修女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陀的爱情故事。文学则常以迥异的姿态来展现相似的生活和历史,这两首诗以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艺术风格给我们展示了两个平民女子与君王的爱情故事,同时呈上了两个性格经历大相径庭的美丽的女性形象。下面我就《长恨歌》与《沙恭达罗》的主题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于主题
《长恨歌》关于其主题,历来便成为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致分为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的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这是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由印度作家迦梨陀娑所著的《沙恭达罗》,是由被世人称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先生翻译,关于它主题思想方面,主要是写男女的爱情,这是世界文学中司空见惯的,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季羡林先生认为《沙恭达罗》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利用古老的故事、平凡的主题,却创造出万古长新而不平凡的诗篇。
这两首诗虽诞生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但二者给我们展现的是它们冲破时间和空间所留下的绚烂轨迹。下面我就此对二者主题存在的一些切合点进行分析。
赞美坚贞爱情
我们说《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一般不会产生歧义。因为悲剧故事的始末在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晰:这首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开端,先写杨玉环入宫,受专宠;接着写马嵬兵变及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悲剧结局;再写唐明皇奔蜀及回宫后对贵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借助想象的翅膀,写贵妃死后成仙,对玄宗一往情深,并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整个故事。它不仅写出了李隆基、杨玉环至死不渝的爱情,而且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奇迹。我们可以说这样处理不是必然的生活逻辑,不是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而只是诗人认为应该发生的事情,希望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主观化的情节,是作者主观愿望的表现,不是客观化的。它是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欣赏习惯的。读者、观众都不希望“好人”死绝,更不愿哭着离开剧场。这就以爱情主题作为主要线索来分析这首诗的原因。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篇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p215
陈兰在《浅谈迦梨陀娑及其沙恭达罗》中明确说明:“这出诗剧的中心主题是赞美忠贞的爱情。”《沙恭达罗》描述的是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感人而热烈,幸福美好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尽管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可能是再平淡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当迦梨陀娑用戏剧的语言把它变成舞台艺术的时候,故事就立刻变成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成为古印度梵文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和世界古代文学最高的成就之一,并且千百年来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这首长诗提到男女主人公敢于冲破世俗的阶级地位的限制和宗教戒规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情,并自由自主结合。这一行动的本身就是对奴隶主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是敢于冲破当时社会常规的一种叛逆行为,并且也适时地指出该剧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及其帮凶的罪行,揭示妇女地位的低下,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这两首著名的长诗同时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两首诗都是写关于君王与平民女子相爱热恋的故事,我们暂且先不管它们的结局怎么样,男女主人公坚贞的爱情是值得我们世人赞扬的。两首诗都体现出了人类感情的相通性,不管人身处什么样的位置,是君王也好,是平民也罢,一旦他们之间有了感情,我想不管是时间、空间或是人为的破坏都不能阻隔。就像《长恨歌》中诗的后半部分以想象虚幻了一个恍惚迷离,“虚无飘渺”的别开生面的仙境,使杨贵妃死后的美艳形象再现于蓬莱,沟通了天上人间永远不存在的爱情。而《沙恭达罗》中写的沙恭达罗对来访的仙人失礼,因而受到仙人的“诅咒”,定情戒指丢失,而同时国王因为失忆不承认与沙恭达罗的婚姻,情人变成了冤家,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