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语文第1轮知识点复习32
第6节 文言文整体阅读
;纵观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的语料选取越来越呈多元化,语料的文化底蕴增强,命题思想渐趋成熟,难度系数渐趋平和,命题形式上更显得中规中矩。总之,题目稳定性越来越强,规律越来越明显。试题既有平稳的继承,又有一定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文料取材看,凸显多样性。虽然大多选用正史书籍中的人物传记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坚持避熟就生,但2009年与2010年也出现了无明显史传性质的《书沈通明事》以及《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从《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这个角度考虑,人物传记虽仍是文言文选文的重点,但江苏省考查史传多年,已形成一定的考查弊端,考虑到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后的文言文选材可能会偏向以散文为主,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需特别留意,加大对散文的复习力度。;2.从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方面,凸显语文化。文言文测试依然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主要是指常见的文言多义实词、文言虚词、古今词义、词类活用等,而文言语句涉及的特殊句式、断句,甚至古代文化常识,也都在命题和赋分之列。这里的“文”主要是指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考查方式依然是信息筛选、归纳概括、文言句子翻译等。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一般是3—4道选择题,3道翻译题;1—2道选择题和翻译题是侧重考查“言”的方面,还有1—2道选择题是侧重考查“文”的方面。;
;随着文段选取和考查内容的多样化,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通过对江苏省近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以及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分析,我们要重点关注文言阅读能力考查的新的动向,如实词的考查范围已不仅局限在《考试说明》要求“常用”的文言实词之内,已涉足“次常用”,甚至“不常用”的文言实词也考;虚词已涉足辨析虚词的“实词”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考点的考查涉及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理解,涉及文章写法的分析,涉及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甚至出现了创新探究题。;
考生们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多加留心上面的两点。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是有了扎实的文言基础,不管题型和考查点如何变化,也都是可以应付自如的。;与现代文阅读、作文相比,古诗文阅读方面的题目相对而言不是很难,学生的得分率也比较高。就某种意义上讲,谁能够固守住古诗文阅读,特别是其中的文言文阅读这块阵地,谁就为自己的高考语文抢占了第一制高点。因此,做好文言文阅读试题在整个高考中意义重大。;一、复习策略
1.立足课文,夯实基础
文言文阅读中所考查的实词、虚词、句式中的大部分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关。因此,立足课文,夯实基础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必修语文课本中和选修课本中精选十几篇重要的文言文,包括规范的人物传记类(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各类优秀散文(如《赤壁赋》《六国论》),;自己动手归纳总结每一课的重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活用的词、重点虚词、特殊文言句式、关键句子,尽量做细,整理到积累本上,以便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把握。本书在上编的“教材梳理”中为考生们整理了必修课本中的实词、句式等,也就是这个目的。;2.系统积累,循序渐进
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将会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文史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知识点众多而且细碎。大量知识的掌握,阅读鉴赏能力的形成,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系统复习,做好知识的逐步积累,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你的阅读水平就会逐渐提高,你的解题能力就会逐渐形成,你的成绩也一定会节节攀升。;二、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整体把握。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2.瞻前顾后,揣摩文意。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的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因为这些都是选择题,选项中错误的只有一项,而且文意分析题中即使错的也是小问题。利用好了实词解释题,文中部分难懂的词语意思可以迎刃而解;利用好了文意分析题,就能够比较明确地了解全文内容。;3.再读文章,合理推断。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比如遇到个别难以判断意义的实词,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年高考优化设计答案3_4_2_1.ppt
- 201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二课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_数学》第15讲.ppt
-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_数学》第27讲.ppt
-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_数学》第3讲.ppt
-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_数学》第2讲.ppt
- 2012年高考总复习课件(苏教版):1.3溶液的配制和分析.ppt
- 2012年高考总复习一轮《名师一号_数学》第55讲(理).ppt
- 2012高三物理专题复习:功及能考纲要求与例题.ppt
- 201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创新的源泉及动力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