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112岁了!老先生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docxVIP

“汉语拼音之父”112岁了!老先生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拼音之父”112岁了!老先生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

PAGE7 / NUMPAGES7 “汉语拼音之父”112岁了!老先生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 中国新闻网 2017年1月13日,生于1906年的周有光先生迎来了112岁(虚岁)寿诞。 图片来源:新京报 这位传奇老人头衔太多:他是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是经济学家,也是语言学家、文字学家,还是“汉语拼音之父”。 有人这样总结,50岁以前他一手教育一手经济,身为一个帮助共产党汇款的银行家,曾经上过“建丰同志”(蒋经国)的黑名单;50岁以后被周恩来钦点参与文字改革,成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研究、制定者之一;而85岁离开办公室后,他蜗居9平方米的小书房,却成了一个心怀天下的“启蒙思想家”。 如今,周有光已是112岁高寿。这个“被上帝遗忘”的老人在百岁之后仍在出书,仍然以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精神,关注世界、不辍思考。没有谁的生日,如他这样被人??记,他的一生是如此丰富多彩,像活了别人的几辈子。周氏有光,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路艳霞 摄 汉语拼音之父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老,最为人熟知的成就,或许就是参与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为无数人解决了识字阶段最初的烦恼。 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开始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周有光曾这样回忆道,“当时我说:‘我是业余搞语言学、文字学的,我是外行,留下来恐怕不合适。’领导回答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就这样,我离开了经济学界,到了语文学界”。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这个方案最终在1958年正式公布。 回想往事,他调侃:“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但他认为,这三年的时间是值得的,“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此后他们又用了3年,把这套拼音方案变成国际标准。 一个世纪的风云 百岁有余,周有光的一双眼睛看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的六十余年,他也因此被朋友戏称为“四朝元老”。一个多世纪的岁月倏忽而去,而他身边围绕过的那些人,都曾是风云时代里的光辉。 青年时的周有光 在他狭小的书房里,最显眼的便是与夫人张允和的合影。照片上的张家二姐笑靥如花,似乎仍在温柔地注视着相携走过近70载的爱人。 张允和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家曾是安徽望族,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是李鸿章手下的重要人物。而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张冀牖)是民国初年的富商,深受新思想影响。“我的丈人也很有意思,他一个人拿钱出来办学校,他钱多,外界给他捐款他也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姐妹四人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合肥四姐妹”美名远播。叶圣陶曾经这样评价:“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合肥四姐妹合影(左起:充和、兆和、允和、元和)。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周有光就是其中一个幸运的人。张允和热情奔放,当年还有一个不太雅的绰号“小活猴”。两人热恋之后,到了该谈婚论嫁时,周有光却踌躇起来。张家是大户人家,张允和是货真价实的名门闺秀,而与显赫的张家相反,周家只算得上是小户人家。他给张允和写了封信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性格明快的张允和马上回了一封写满十几页纸的信,热烈而坚定地告诉她所爱的人:“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于是,他们最终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1930年的张允和。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有趣的是,三个月后,允和的三妹张兆和也披上了婚纱。她和沈从文的爱情则是另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当年,在中国公学教书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执著地写情书给她。张兆和一封也不看,还拿了信告到校长胡适那里。岂料开明的胡适不但不以为怪,还帮着沈从文“游说”:沈从文没有结婚,因为倾慕你,给你写信,这不能算是错误。还笑着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斩钉截铁:“我顽固地不爱他!”不过,在张允和等人的“助攻”下,张兆和最终还是被执著的沈从文攻下了“心防”,周有光和沈从文也成为连襟。 1946年,三连襟在上海(左起:顾传、沈从文、周有光)。图片来源:人民网 抗战期间,周有光工作在身,张允和带领全家老小逃到重庆。在日军狂轰滥炸下的重庆的生活,在张允和的回忆中只有寥寥数语:“这种生死关头,有光又出差在外。命运为锻炼我,把最难的‘题’都留给了我一个人。不幸中的万幸,炸七星岗的时候我在上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