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传染病第六讲.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与传染病第六讲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原生动物概述 疟疾 溶组织内阿米巴 弓形虫 利什曼原虫 锥虫;原虫概述;生活史: 人际传播:只有一个宿主,接触或媒介传播 循环传播:需一种以上宿主, 致病性: 增殖破坏:在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细胞裂解 播散侵染:在病灶内大量繁殖向其他组织播散 毒性作用:代谢产物和死虫裂解物的毒性,如阿米巴的凝集素,穿孔素,蛋白酶 机会性致病:弓形虫,耶氏肺孢子虫;原生动物性疾病;疟疾 malaria;传染源和途径:病人和带菌者;主要为雌性按蚊,母婴、输血感染偶发。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发病机制:被寄生红细胞成批裂解释放出裂殖子和代谢产物引起寒战20-60m 、高热40oC,2-6h、继之大汗;释放的裂殖子部分被免疫细胞消灭,部分侵入新红细胞,症状消失该过程周期性发生。发作周期:间日疟为48h,三日疟72h,恶性虐36-48h。反复发作引起贫血、脾肿大。 并发症: 脑型虐:恶性疟的严重类型;症状:剧烈头疼、发热、意识障碍;原因:被感染红细胞堵塞微血管,低血糖,细胞因子等 肾衰竭:红细胞破坏诱发血红蛋白尿引起肾损害;生活史;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是否到过流行区?有否被蚊叮咬过?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厚薄涂片,PCR,抗原抗体检测 预防 传染源和途径管理:根治病人和带菌者,灭蚊和防蚊叮咬 保护易感者:疫苗:尚无商品化疫苗,药物预防。 治疗 抗生素治疗:奎宁,氯喹,青蒿素(红细胞内疟原虫);伯胺喹(红细胞外疟原虫);阿米巴病 amebiasis;生活史;发病机制: 毒力因子:凝集素(黏附肠上皮细胞);半甘氨酸蛋白酶(降解细胞联系、补体、IgA等);穿孔素破坏肠粘膜和细胞引起溃疡。 并发症: 肠出血:肠粘膜溃疡影响血管导致不同程度肠出血 肠穿孔:肠溃疡进一步发展造成 阑尾炎,结肠病变,直肠-肛周瘘管 肝、肺、脑脓肿 传染源和途径:病人和带菌者;粪-口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病情重;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诊断: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涂片,PCR,抗原抗体检测 预防 传染源和???径管理:根治病人和带菌者,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保护易感者:疫苗:尚无商品化疫苗,药物预防。 治疗 抗生素治疗:甲硝唑;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生活史: 速殖子,假孢囊 包囊;含数个到数千个缓殖子 卵囊,含2个孢子囊各有4个子孢子。 猫粪内卵囊或食物上的包囊或假包囊食入后,在肠内释放出孢子(缓、速殖子),侵入细胞内繁殖并随血流播散 侵染因子:弓形虫毒素,弓形虫素(致畸),弓形虫因子;致病机制: 经消化道侵入淋巴结进入血循环,再入侵各组织器官,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在正常情况下,宿主产生有效免疫保护,抑制播散,进入无症状隐性感染状态;否则,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 症状 淋巴结肿大,脑炎、癫痫,继发感染 孕妇感染,流产,死产,耳聋,痴呆,畸形(心脏小头)畸形;诊断: 临床症状: 涂片;动物试验,细胞培养;血清学和基因检测 预防 传染源和途径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动物检疫 治疗 药物治疗: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罗红霉素等;利什曼病 leishmaniasis;利什曼病媒介昆虫—白蛉;黑热病 Kala-azar;黑热病 Kala-azar;诊断: 临床症状: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涂片,培养,PCR,抗原抗体检测 预防 传染源和途径管理:根治病人,捕杀病犬??灭白蛉和防叮咬 治疗 药物治疗:葡萄糖酸祶钠、喷他脒、米替福新 脾脏切除;粘膜皮肤利什曼病: 由巴西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侵害口鼻咽等部位导致毁容 皮肤利什曼病 由热带或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叮咬点首先出现红色丘疹,后发展成瘤状溃疡,痊愈后形成瘢疤;锥虫病 trypanosomiasis;美洲锥虫病;原生动物概述 疟疾 溶组织内阿米巴 弓形虫 利什曼原虫 锥虫;谢谢!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