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培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_8.pptVIP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培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_8

第4 章 培养条件对发酵的影响;4.1 微生物培养基 (Culture medium);4.1.1 培养基成分 (Medium proposition);发酵培养基的组成(composition);(1)碳源( Carbon source);碳源如何影响pH;糖类;淀粉(Starch);淀粉水解(hydrolase)工艺;酶法(Enzymatic)制糖; ;淀粉糖制备(酸化法);3 中和。糖化液转入中和桶进行中和,开始搅拌时加入定量废炭作助滤剂,逐步加入10%碳酸钠溶液中和,要掌握混和均匀,达到所需的pH值后,打开出料阀,用泵将糖液送入过滤机。滤出的清糖液随即送至冷却塔,冷却后糖液进行脱色。 4. 脱色。清糖液放入脱色桶内,加入定量活性炭随加随拌,脱色搅拌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指糖液放满桶后),然后再送至过滤机,滤出清液盛放在贮桶内备用。 5. 离子交换。将第一次脱色滤清液送至离子交换滤床进行脱盐、提纯及脱色。糖液通过阳-阴-阳-阴4个树脂滤床后,在贮糖桶内调整pH值至3.8~4.2。 ;6. 第一次蒸发。离子交换后,准确调好pH值的糖液,利用泵送至蒸发罐,保持真空度在500毫米汞柱以上,加热蒸气压力不得超过1公斤/厘米2 ,控制蒸发浓缩的中转化糖浆浓度在42~50%左右。可出料进行第二次脱色。 7. 二次脱色过滤。经第一次蒸发后的中转化糖浆送至脱色桶,再加入定量新鲜活性炭,操作与第一次脱色相同。二次脱色糖浆必须反复回流过滤至无活性炭微粒为止,方可保证质量。然后将清透、无色的中转化糖浆,送至贮糖桶。 ;8. 第二次蒸发。该道操作基本上与第一次蒸发操作相同,只是第二次蒸发开始后,加入适量亚硫酸氢钠溶液(35波美度),能起到漂白而保护色泽的作用。蒸发至规定的浓度,即可放料至成品桶内。 上述的工艺操作规程,主要指特、甲级成品而言,如生产乙级成品的操作工序,只要求一次脱色和一次蒸发,而且有些操作指标也略有差异 ;双酶法制糖工艺 1 调浆配料槽;2,8过滤器;3,9,14,17,泵;4,10喷射加热器;5缓冲器;6液化层流罐;7液态液贮槽;11灭菌罐;12板式换热器;13糖化罐;15压滤机;16糖化液贮槽;18糖液贮槽;双酶法制备玉米粉水解糖液的 优化工艺;氮源(Nitrogen source);有机氮源(organic nitrogen sources);微生物对氨基酸利用的选择性;蛋白胨(Peptone) ;牛肉膏(Beef Extract) ;酵母浸提物;黄豆粉(soybean meal);玉米浆(Corn Steep Liquor,简称CSL);无机氮源(inorganic N source);无机氮源的生理酸或生理碱物质;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硫和铁;微量金属无素;前体物(precursors);促进剂;抑制剂(inhibitor);水;增加细胞通透性的物质;4.1.2培养基的种类; (1)孢子(spore)培养基;(2) 种子(seed)培养基;(3)发酵培养基;4.1.3培养基的优化;碳氮比;碳氮比如何计算?;培养基优化实验方法;4.1.4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4.2 菌种扩大培养;保存菌种的种类;菌种低温保藏设备;冷冻菌种的复活;菌种扩大培养过程;4.2.1 实验室种子培养;孢子浓度与OD值的关系:;4.2.2 生产车间种子培养;浅盘式种曲培养机;种曲培养机;4.2.3 接种龄与接种量;4.2.4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4.2.5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4.3 培养基灭菌;4.3.1 概述;4.3.1.2 灭菌方法;化学试剂灭菌;4.3.2 培养基和设备灭菌;灭菌方式;(1)加热灭菌原理;微生物对各种灭菌剂的相对热阻;微生物的热死规律--对数残留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热死遵循分子反应速度理论,菌的死亡速率-dN/dt与任何一瞬间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 -dN/dt = KN 故:灭菌时间 t =Log(N0/Nt) 2.303/K K:反应速率常数(1/min),K值越小,微生物越耐热。故杀菌时间t越长。 Nt:微生物残留数。Nt为0的条件是时间无限长。故一般取Nt=0.001。;通常细菌芽孢的K=1(1/min);枯草芽孢杆菌的K=3.8~2.6。而营养细胞的K=10~1000亿。 灭菌要以能杀死细菌芽孢为准。通常计算也不取最耐热的芽孢菌。选用一般耐热的用于计算足矣。 微生物的残留曲线(见下图): 以灭菌时间为横坐标,以微生物对数残留Log(N0/Nt) (%)为纵坐标,作图,由此图可求得K值。其斜率为-K值。 ;;嗜热芽孢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残留曲线;微生物杀灭反应速率常数K (1/min);培养基成分破坏速率常数;菌体和营养成分破坏速率常数的关系;速率常数之比: 菌体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