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docVIP

7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新人教版

PAGE  PAGE 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外貌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梳理引导中领会“理解是抵达心灵的钥匙”,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的良好品质;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在熏陶感染中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贝多芬的多重性格,从多角度了解贝多芬。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品味贝多芬的语言及其疑难句子,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及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方法:文献法、品读法、讨论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贝多芬画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找一个学生蒙上他的双眼,在黑板上写乐谱,让学生体会到盲人的艰难,没有耳朵的音乐家不也是如此吗?音乐巨人贝多芬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板书课题) 一、初识名人 播放一曲音乐《命运交响曲》,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苦闷—绝望不屈抗争) 师:你对贝多芬了解多少?(多媒体显示贝多芬画像) 生:贝多芬28岁时患上了耳疾,而且越来越严重。而他非但未放弃音乐,而且更加投入,他的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时产生的。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是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师: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靠纸笔与人交流。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为人类酿制出玉液琼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二、走近名人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轮流出示自己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读音:厌恶wù 深邃suì门槛kǎn下颏kē重荷hè踌躇chóu chú 词义: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踌躇:犹豫。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惹人注目:引起人们注意。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二、解读名人 1、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学生品读课文,找出优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理解句子含义,感受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活动成果展示: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2)“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是天籁之音,乐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理解。美是自然的,自然的美是最高境界。贝多芬在这里强调“我心里发出的”,表明他极度的孤独和无人企及的心灵震撼,从而也显示出音乐社会性的特点。 (3)“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人在孤独的时候需要放松,自然中的一切都会激发你的想象。 (4)“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换气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强烈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这是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5)“耳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幸即大幸。如果我们从容面对生活,生活会绽开笑脸。“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