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训练:感受自然_用借景法描写事物
作文训练:感受自然·用借景法描写事物
训练设计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之(三)写作: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3、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目的:理解“借景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1、感受秋天,认识秋天;2、用借景法写一篇文章
教学时间:2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白露(9月8日左右)一过,秋天的味儿就浓了,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秋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 “一叶知秋,人生易老”,这是对生命的感叹;“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在《秋声赋》里吟咏出一股 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道不尽几多凄凄惨惨切切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忍不住唱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读来心中总觉沉甸甸的。刘禹锡高歌一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唱响了秋天的亮色;毛泽东“独立寒秋”,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秋色图,令人 欢欣鼓舞。
同学们,面对秋天,你是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描绘秋花、秋月、秋虫;去感受田野、山峦、河流。
二、众口说秋天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秋天实物 的资料和文学作品。
1、模仿“秋天是一个多情的季节”这一表达,以“秋天是……季节”形式,说说你对秋天的感受,并试作说明。
(摘学生的部分表达如下:秋天是一个干燥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清明爽朗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快乐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潇条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秋天是菊花的季节;秋天是霜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落叶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多病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冷清、寂寥的季节……)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指名在全班交流;第二步,分小组交流阅读资料。
三、指导:用“借景法”写秋天。
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了秋天,认识了秋天里的事物,下面就让我们用我们的笔来描写我们印象中的秋天或秋天中的事物吧。
写景的手法很多,我们今天学习“借景法”。
1、什么是借景法?——借周围景物,或正说,或旁说,或反说,或近说,或远说等等,把要描写的对象烘托映衬出来。
例:《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分析:“春雨”是要描写的对象,在片段中有直接描写,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但更多的是借用其它景物来表现,如树叶子、小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披着蓑,戴着笠的农夫、草屋等。由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将春雨写得细腻而温柔,轻盈而生意盎然。用借景法可以拓展景深,丰富景致,使所要描写的对象多姿多彩。
诗词中也常用此法会景咏物。如“飘洒当穷巷,苔深落叶铺。送寒来客馆,滴梦在庭梧,逼砌蛩(qi?ng)声断,侵窗竹影孤。遥思渔叟兴,蓑衣在江湖”。(《秋雨》——唐·李中)
本诗巧借周围之景将秋雨写得有声有色:“穷巷”是从近处说,“苔深落叶”是近景,“客馆”是环境,“寒”字写出气氛,“庭梧”也是近景,却有“滴梦”增添色泽,“蛩声”是用声音来映衬,正与秋雨相和,“竹影”是用物影烘托,“侵窗”暗点秋雨。最后两句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景推向远处,渔翁正在江湖上忙碌,兴致正浓呢。这里最后两句是虚写,它的作用在于增加景的层次,增大景的空间。这一点在《春》中也有运用,如写春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应用讨论,加深对“借景法”的理解和认识。话题提示:如果要你写菊花或秋月或秋风,你觉得可以借哪些景?
(附课堂上学生的部分结论如下:①菊花可借之景:晨雾,酒,晚霞,一串红,落叶,小姑娘或少女……②秋月可借之景:云,树或竹影,传说中的嫦娥、吴刚、桂花树,桂花香,水面,远山……③秋风可借之景:落叶,枝条,人们的喜色,田野,雨……)
四、现场作文。
要求:用借景法写一遍350字左右的短文。所写之景应是一个具体的自然界中的事物,如秋风、秋雨、春花、圆月、弯月,溪流,古树,山峰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传统餐饮业的7宗问题.docx
- 传统文化1_10教案.doc
-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doc2.doc
- 传统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比分析.doc
- 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竞赛试卷.doc
- 传说中100句英语可以帮你背7000单词.doc
- 传统英语教学中问题和iBS外语的解决方案.doc
- 伦敦三一学院口语等级考试级别描述7_9级.doc
- 但愿人长久课文和分析.doc
- 低价中标后施工存在的问题和其对策.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