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词.doc

PAGE  PAGE 4 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词   十多年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接触的应用题基本上是整单元教学的,并归其名目“相遇问题”“工程问题”“归一归总问题”……教学时归纳出某类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训练学生将数量关系表述得倒背如流。而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应用题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解决问题”是终极目标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再设“应用题”教学单元,也不再出现“应用题”这一名词。而且将“解决问题”作为四个总体目标之一,让数学的应用,从“题”中走出来,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的教育目的做了新的定位和阐释。事实上,新课标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目标实际上是定得比以前高多了,以前大纲明确规定应用题最多到三步为止,而现在只有一个能力要求。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主观能动性被突出地置于教学任务的重要位置。这种标准,提供了接触复杂模式下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可能性,使之有可能真正地理解“数学化”与“生活数学”的关系。以前的应用题教学虽名为“应用题”,却与“应用”背道而驰,事实上实际问题往往是多分支的,开放的,夹杂大量冗余信息的,包括垃圾信息和误导信息,这样的应用题如何解决?以前的大纲是回避的,因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而现今的新教材中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中出现了多余条件,这就需要孩子能正确地辨别解答这个问题哪些是有用的信息,通过筛选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是改革方向      翻看所谓的“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诸如“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很多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比比皆是。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学生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临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新教材通过将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来编题。如结合经济问题,“明明家有10000元钱,准备把它存入银行。妈妈要储存三年期,爸爸要储存一年期,两个意见不统一,究竟哪种储存方法能得到较多的利息?”如今储蓄、保险、成本、利润、投标及股票等经济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再如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编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还可以以科技知识为背景编题,如“一张直径为12cm的光盘容量达27GB,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1~12册的容量大约为0.02GB。这张小小的光盘能放下几套教材?假如这些教材堆放在一起,估算一下它们有多大的体积?”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能从理性的角度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      三、“数量关系”不是解题套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都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原来的教材对于数量关系都有专门的讲解和训练,而新教材更注重的是首先提供给学生具体情景,由学生自己探究、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经过一定量的联系,抽象出基本数量关系。   以前我们在讲解应用题时,的确把数量关系“讲”得很清楚,但是仅此而已,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迅速地形成了套路,表面上看似乎极其熟练。然而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数量关系的成分并没有多少。新教材淡化了对于数量关系分析过程的精确的套路言语,强化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解决问题部分更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建构的过程,为此我们就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将学生浅显、零散的思维加以整理和升华,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自觉地以此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先前我们总会试图让学生“标准”地复述下面的一段话:“如果黑兔比白兔多,就是黑兔多白兔少,把黑兔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白兔的只数相等的黑兔的只数,另一部分就是黑兔比白兔多的部分。要求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就是从黑兔的只数里去掉与白兔的只数相同的那部分,剩下的就是黑兔比白兔多的”。仔细想想如此拗口长篇的话,有???少学生能真正理解?在课堂上几个学生的标准复述又怎能等同于全体学生的真正理解。而今我们淡化了该部分的标准语言,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感悟,表达知道将黑兔的只数分成两部分,而其中的一部分正好和白兔的只数相等就可以了。这里的“知道”可以是学生的发现,也可以是老师的讲授,重要的是老师从学生支离破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