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昆仑地望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昆仑地望考

先 秦 昆 仑 地 望 考① 内容提要: 从前,多从神话角度解读昆仑,现在各地又从实用主义出发在争昆仑。其实 这是把文化概念的昆仑和地理意义上的昆仑山相混淆了,以致使原初意义上的昆仑文望和昆仑地望早已失落。但《楚辞》、《列子》、《庄子》.《史记》、《淮南子》、《尔雅》、《说文》等古籍中,记录的昆仑地理位置和昆仑地貌形态等的地望资据犹在,本文以“准其地望,皆与古书相合”为准绳,证认古济水之源——王屋山区的析城山是昆仑的原型山体。 关键词:昆仑 古济水之源 王屋析城山 原型山体 自西汉武帝,尤其自明嘉靖、万历始,流传中国几千年、原为中原文化概念的“昆仑”, 演变成了地理 意义的藏疆青“昆仑山”。不仅如此,《山海经》等古籍,更从又似地理、又似神异的角度,把昆仑带入了 扑朔迷离的神怪之乡。今天的人们已不知以“昆仑龙图???、“太极八卦”、“开天辟地”、“中华域名”、“伏羲 太皞”为代表的民族意义上的文化昆仑,而只知以“西王母” 神话为代表的昆仑山。东晋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展开了长达一千七百余年的漫长探索,但昆仑一词的真正含义仍然是千古悬谜。本次研考系从民族文化和可直觉的地望入手,以获得更多的有关昆仑的实物考据,期望最终能从根本上揭示昆仑文化的真谛。 一、厘正昆仑与昆仑山 先秦,所有涉及昆仑的古籍,均称呼其谓“昆仑”、“昆仑虚”、“昆仑丘”,鲜少称“昆仑山“。 历史上,“昆仑”与“昆仑山”本来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只是在西汉以后,“昆仑”与“昆仑山”才产生了混淆,现在,有必要把这两个概念重新加以厘正。 (一)昆仑 “昆仑”、“昆仑虚”、“昆仑丘”,是先秦许多地理、艺文类著作对昆仑的同一称谓。那么“昆仑”诸词是什么意思呢? 杨雄《太玄》有 :“昆 (h?n) 仑旁薄。” 郑玄《周礼注》亦有:“昆仑,即昆(h?n)仑。”《康熙字典》集前人诸说谓:“凡物之圜浑者曰昆仑,圜而未剖散者曰浑沌。” 《汉字源流字典》:“山 广大浑然一体,故称昆 (h?n) 仑。”表明“昆”是多音字,一读 (h?n) ,二读 (kūn) 。 后来之所以混淆昆 (h?n) 仑与昆 (kūn) 仑山,读音错误是其因之一。 据许慎《说文·虚》谓: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虚本为大丘,大则空旷,故引申之为空虚。”《说文·丘》云:“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一曰,四周高、中央下为丘。” 以上释词表明:其一,昆仑、昆仑虚、昆仑丘,三者同义;其二,昆仑丘非人为堆筑,似山而比山低;其三,昆仑不是昆仑山,四周高而中央低,丘顶空旷,丘内空虚。昆仑当既表征天地浑沌,又表征天地判分,昆仑即“浑沌初开” 之意,这与“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故事有关,纯属于中原文化,而非外夷文化。 (二) 昆仑山 史书第一次记载昆仑山的是司马迁著的《史记·大宛列传》。书中记叙张骞出使西域回朝后向武帝述职, 言及“穷河源,河源出于田,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显见,这座汉代才 命名之藏疆青间的“昆仑山”,与先秦便已盛名的“昆仑”根本就不是同一件亊。而汉时当地人仍称昆仑山为 “南山”,两晋南北朝时称昆仑山为“阿耨达山”,宋代时称“昆冈山”, 相反,昆仑山却很不著名。 昆仑山的真正成名也许是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起因是王圻所辑之《三才图会》(图1)。该书图文并 茂,在其地理卷中首次以山川地理图的形式,把流传于民间“昆仑龙图”的“昆(h?n)仑”曲解为昆仑山。从 此多数国人便模糊了昆仑与昆仑山的区别,也把天下龙脉源在昆仑误解为源于昆仑山。真是差之一字,谬 之万里。 在上古时代,中华先民认为昆仑居天地之中,有交通天地的“天梯”, 天神可随便到人间活动,百姓也可以到天上反眏情况。到了颛琐为帝的时候,他对这种“人神杂糅” 的状况十分光火,就命重、黎两个大神“绝地天通”。 这次重大宗教改革,使得以后历代帝王也不得再上昆仑,而是在其前山—王屋山天坛峰朝圣昆仑、祭祀上天。由此昆仑便逐渐远离了人世。不过,昆仑能够流传至今,也充分说明其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厘明昆仑地望 昆仑到底在哪里,这几乎成了一千七百多年 (东晋郭璞) 以来昆仑文化研究中提到最多的话题。本文从历史地理和民族文化的角度,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如 魏源《圣武记》所言“准其地望,皆与古书相合”, 来进行昆仑地望的考证。 (一)昆仑地理方位考 “昆仑”,是一个类似“浑沌初开”的文化概念,但不是凭空虚构的故事,而是必有形似昆仑的山体作为其创作的原型。而且,按照文化的地缘分布特性,昆仑文化是十分典型的中原文化,因此,这一原型山体必然在中原地区,而不可能远在荒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