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彩四溢、发人深省的人生警句_87105
光彩四溢、发人深省的人生警句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代文豪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之“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名句,坚信人生可永葆青春,可谓前无古人,活力四射。而为深入感悟这一光彩四溢、发人深省之名句的意味,可对这一首《浣溪沙》词及其产生背景、创作环境,作更细致的探讨,以期更大的收获。 苏轼对于人生,从少时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成熟感悟。及至二十五六岁光景,他在开封与北宋书法家蔡襄谈论书法时,说出了“学书如泝急流”的名言警句。诗人晚年被贬至海南岛后回味过四十年前的那一段话:“予尝戏谓君谟(蔡襄字)言:学书如泝急流,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君谟颇诺,以谓能取譬。今思此语已四十年,竟何如哉?”(《记与君谟论书》)他把写字比作逆水行舟,每书一笔,如同在湍急逆流中奋桨,竭其全力,使“船不离旧处”。这个比喻确实精彩——它不仅生动概括了苏轼的书法观,而且也透露出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人生感悟,饱含着对人生之清醒认识与艰苦奋斗的人生情趣。苏轼在他坎坷之一生中将这种人生观身体力行,“已四十年”,当他在海南回首往事时,是非常自豪的。 而苏轼将其独特人生观发扬光大,恰恰正好在他人生最困苦、危难的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的时期。黄州的艰难处境,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就是在这一人生逆境之时,其“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的逆水行舟之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元丰五年(1082),作者四十七岁,这首《浣溪沙》小词诞生了。它那“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千古名句,正表明了作者“如泝急流”之人生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这一年三月,苏轼曾游距黄州不远的蕲水县清泉寺。《东坡志林》有载: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从以上记载可知,诗人寻医治病后,游清泉寺,一路饱览青山绿水,心情不错;一条小小河流——兰溪(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笔泉临其上),更吸引了他的视线。他注意到,这条平凡的兰溪,正西向流淌着;蓦然间,它成为诗人诗兴勃发的一个“导火线”。 苏轼为何对水之偶然西流现象如此感兴趣?不用说,水之向东流,本是人人所共知的自然现象——南唐后主李煜就曾借以概括人生的悲哀与无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坡自己也曾在本年,于黄州赤壁矶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名句,对时光之无情、人生之易逝发出过无限感慨。那么,这眼前西向而终将东去的兰溪,给了他什么启示呢?词人并没有在一开端就写出他的感悟,而是以“山下兰芽短浸溪”之画面的描写,巧妙地开启了思想与情感的闸门。 作者伫立于焕发着清新气息的兰草溪畔,心有所动。“短”与“浸”两字,看似寻常,寓意却深。这些短小的貌不惊人的兰草,终日被溪水所浸泡、冲洗,并没有消失、灭亡,而是顽强生长,愈显勃勃生机。这一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此刻在苏轼眼里如此不同凡响,是因为“浸”于流水中的兰草不屈之姿,与他所说的逆水行舟的情形,有几分相像,与他阐述过的“泝急流”的人生观正相契合,展示着生命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气象!试想,兰草在流水冲刷中的摇曳光鲜,船工在“泝急流”时的摇橹风姿,文人在书法中的纵横奋笔,不都是困难中的坚持努力之结果吗?长期孕育的人生理念,扎根在苏轼的内心深处,一旦与浸泡于水中繁盛生长的兰芽相遇,身处逆境的诗人之神经立刻兴奋起来;这种蓦然而至的兴奋情绪,笼罩着全篇,成为他面对“溪水西流”而发出“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豪情壮志的坚实起点。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介绍本词诞生的背景时,提到了当地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泉这一细节。这个细节十分重要,对于理解苏轼当时的心情极有帮助。提到王羲之,必然会使人想起书法。而如前所介绍,书法对于苏轼来说,不过是“如泝急流”的人生理念的艺术表现罢了。在这里,“山下兰芽短浸溪”的艺术情境,与洗笔泉所代表之“泝急流”的书法精神,融为一体,使得溪水中繁盛的兰芽意象中孕育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来的感情高潮,蓄足了气势。论者往往目苏词为豪放,其实苏词往往心细如发,一如其融自然、人文之精神为一炉的兰草意象,朴素无华,而生机四溢。 接下写到周围环境:“松间沙路净无泥”——青青的松树中间,沙子铺成的小路,洁净无泥。遒劲的青松,与芬芳的兰草相互映衬,展示着强劲的生命力;而洁净无瑕之沙路所代表的安谧自得之艺术境界,衬托出诗人情感喷发之前的蓄势待发情态,用笔简洁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作文开头技巧20例.doc
- 作为家长您要清楚,这11点老师真心教不了.doc
- 作文12.doc
-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doc
- 作文教学探微.doc
- 作文如何详略得当.doc
- 作文教案宁夏语文朝晖之家王红.doc
- 作文片段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ppt
- 营业线施工带工人员防护员安全培训复习题.doc
- 作文教案_432945.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