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章古书中的用字.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第四章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书用字情况复杂,即同一个词时常有不止一个的字形来记录它。 ;古今字 ;(一)古今字成因之同源分化 所谓同源,是指词义之间有联系,有引申关系。;;同源分化形成古今字举例;(二)古今字成因之同音假借 有些词(虚词和部分实词)由于不好造字,古人就用同音假借的办法借字写词,这也造成了一字写多词的兼职现象。这虽然扩大了汉字的使用范围,满足了记录语言的需要,但也给书面交际带来了新的困难。后人为了表达清楚,就在借字的基础上另造新字,分担职务,这样也形成了一组组古今字。;暮;义项;其他字例: 何——荷 要——腰 戚——慼 孰——熟 卒——猝 采——彩 免——娩 直——值 顷——倾 申——伸 尝——嚐 曾——增 孙——逊 县——悬 解——懈 责——债 ;古 今 字 分 类;异体字 ;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关于异体字,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某些字在一段历史时期是异体,但到后来就不再是异体关系了。喻—谕,逾—踰 二是某些字在某些义项方面是异体,但在某些义项上就不是异体关系。沽—酤,预—豫。 三是某些字的原来意义并不相同,只是在某些文献里曾通用。游—遊,修—俢,率—帅,歴—曆,雕—凋—彫。 当然,异体字的情况比较复杂,历史文献里异体字出现的也比较多。如春秋时期有个秦穆公,有的文献中也写作秦缪公。穆与缪,本来并不是异体关系,但文献里就这样用了,我们只能这样接受。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应记忆一定数量的异体字。遇到不常用的异体字时,应多查字典。新编的《汉语大字典》的附录里收有很多的异体字,可供查检。;繁简字;通假字 ;早晚的“早”写成 屈伸的“伸”写成 飞翔的“飞”写成 背叛的“叛”写成 抗拒的“拒”写成 修养的“修”写成;一、通假字的含义 古书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就叫”用字通假“。; 通假字是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中,“强”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古今字是由于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不亦说乎”的“说”就属于这种情况,“说”是古字,“悦”是今字。再如“莫”和“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 2、从字型上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没有联系,而古今字之间往往有一些联系。 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 ;通假字的辨识 1、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从音同音近方面寻求本字。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胜世家》 唱通倡:chang 本义:表演歌舞的人 引申:领唱;倡导、发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倍通背 2、凭借字形辨析 大多数字形相似,用笔画少的代替笔画多的。 或隐弗章。《甘薯疏序》章通彰 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卒同猝 ;通假字的辨识 3、常用通假字尽量多记 按古音读,与今音不完全相同,初学者多记。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肉。《论积储疏》 罢通疲 踞关,毋内诸侯。《项羽本纪》 内通纳 字形也有以多代??的:指通旨;庭通廷;1、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察今)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6、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史记酷吏列传) 7、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庄子秋水) 8、且人已降服,又杀之,不详。(史记高祖本纪) 9、相如度赵王以诈,详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结束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