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doc

PAGE  PAGE 15 湖南当代戏剧剧种兴衰谈   〔摘 要〕当代的湖南戏剧剧种,随着时代的推移,有兴有衰。本文论述了兴衰的情况和原因,以及再走兴盛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 地方戏曲剧种 非地方戏曲剧种 剧种兴衰谈   剧种是戏剧艺术的单元,犹如修房子一样,许多单元构成一座大厦,戏剧艺术也由许多剧种构成。   剧种这种称呼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兴起的。建国前只称什么班子,什么戏,什么剧,而没有明确的剧种概念。建国后,政府文化部门将流行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戏剧划分为若干剧种。全国共有戏曲剧种三百余个,上海艺术研究所主持编撰,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95年6月出版的《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设立条目介绍的共335个。   湖南的戏剧剧种大多为地方戏曲剧种,《中国戏剧志?湖南卷》设立条目者十九个。非地方戏??剧种中,有戏曲剧种京剧和越剧,有皮影戏、木偶戏,还有话剧、歌剧和舞剧。建国以来,地方戏曲剧种和非地方戏曲剧种都有所发展。   地方戏曲剧种   地方戏曲剧种,首先有个定名问题。民国年间,湖南地方戏曲没有明显的剧种概念和定型的剧种名称;有些剧种有多种称谓,有些剧种以其流行的地域而被称为某地的班子,如长沙班子、祁阳班子、衡州班子、岳州班子等。建国后,各戏曲剧种才逐步定名。“湘剧”的名称虽然最早见于民国九年(1920)的《湖南戏考》,抗日战争时有湘剧抗敌宣传队的成立,但解放后湘北一带的地方大戏剧种都称湘剧,为了区别起见,湘剧一度称作“长沙湘剧”,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正式定今名。衡阳湘剧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由大春台、老春华、大吉祥三个戏班组成“湖南抗?澈庋粝婢缧?传队”,解放后仍用此称。祁剧过去称“祁阳戏”、“祁阳剧”(见刘守鹤《祁阳剧》),五十年代初期定今名。辰河戏因兼唱高腔、弹腔,弹腔称汉戏,其剧团称“高汉剧团”,1955年定名为辰河戏。巴陵戏过去称为“巴湘戏”、“岳州班”,1953年定今名。荆河戏以前叫“上河戏”,还曾一度称“湘剧”,1954年以其早期流行于长江荆河段而定名“荆河戏”。武陵戏俗称“常德班”、“沅河班”,解放后一度称为“常德湘剧”,1957年改名“常德汉剧”,八十年代编撰《湖南地方剧种志》时定名为“武陵戏”,但一般情况仍称常德汉剧。   民间小戏剧种,民国年间有的称“楚剧”,有些剧种也有多种称谓,也是建国后逐渐定名的。如衡阳的“马灯”、“花鼓戏”一度改称“衡剧”,后定名为衡阳花鼓戏,继又改成衡州花鼓戏;长沙和邵阳一度称“楚剧”的花鼓戏定名为长沙花鼓戏和邵阳花鼓戏;岳阳俗称“瓮琴戏”、“花鼓子”的定名为岳阳花鼓戏;常德旧有“喀喀戏”、“灯戏”、“花鼓儿”、“杨花柳”、“柳子戏”诸种称谓的定名为常德花鼓戏;祁阳“花鼓灯”与道县“调子戏”在零陵合流为零陵花鼓戏。湘西的南路阳戏和北路阳戏合称阳戏。湘西花灯戏和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合称花灯戏(湖南花灯戏)。湖南各地称傩堂戏、傩戏、师道戏、傩神戏的剧种定名傩戏(《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中以“傩堂戏”开条)。   1953年冬,花垣县麻栗场文化站以石成鉴为主,将苗族故事《泸溪峒》改编成大型苗剧《团结灭妖》,于1954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在麻栗场首次草台演出,轰动四邻,继又正式成立业余苗剧团,于是苗剧正式诞生。诞生后编演了《带血的百鸟图》等优秀剧目。1954年,广西三江县演唱侗戏的阳烂乡划归湖南通道县管辖,从此通道县境普遍演唱侗戏,为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1956年,嘉禾县人民政府派新文艺工作者李楚池到该县祁剧团去组织昆曲老艺人全面发掘昆曲遗产,恢复昆曲剧目;1957年9月,省文化局扶植湘昆,特调嘉禾祁剧团赴省会汇报演出;同年11月,省文化局委托嘉禾县举办昆曲学员训练班;1959年12月,中共郴州地委决定以嘉禾县训练班为基础建立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于是湘昆剧种正式恢复。   至此,湖南形成了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八个地方大戏剧种,长沙、衡阳、邵阳、岳阳、常德、零陵六种花鼓戏和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民间小戏剧种,以及民间戏曲剧种,共计十九个地方戏曲剧种的格局。这十九个地方戏曲剧种在《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中开了条,立了户。此外还有少数未立户的地方戏剧种。据说湘西还有“酉剧”,不知是什么演出形式;常德地方有“丝弦戏”,因处于形成阶段加之没有专业剧团,因而戏曲志湖南卷中没有开条立户,但在新时期已建有专业剧团常德市鼎城区丝弦戏剧团,并编演了《旋转的钞票》等优秀剧目。   数十年来,湖南地方戏曲不但恢复了湘昆剧种,新创了苗剧,传入了侗戏,而且其他剧种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居首位者为长沙花鼓戏,建国初期即以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刘海砍樵》在北京亮相,特别是编演现代戏方面成绩斐然,“文革”前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