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璀璨胡杨见证飞天梦圆.doc
PAGE
PAGE 7
璀璨胡杨见证飞天梦圆
西北人说,胡杨树只能灿烂十几天。我刚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时候,胡杨树才由青翠转金黄,而离开的时候,胡杨叶已经大片大片凋落了。如今,每当别人提到,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入浩瀚宇宙时,不知怎的,在我的脑海里,飞天的那一幕总是以一片片胡杨林金色璀璨的光芒为背景。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酒泉的17天,我不仅看到了胡杨树最美的季节,还看到了中国人第一次挣脱地心引力飞向太空那历史性的时刻。这里,我以参与“神舟”五号报道的一名特派记者的角度,回顾分析上海媒体此次报道的表现。
争机会:“上海军团”聚集酒泉
这是我第二次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四号升空的时候,我曾托关系进入“中心”观看发射。当时的记者,除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外,就是《解放军报》、《中国航天报》等行业性报纸。地方媒体记者去采访,几乎没有。
而这次,明显觉得气氛迥异。虽说发射中心此次也加强了保密保安工作,可还是有无数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心”寻找采访机会。甚至有一位天津的晚报记者,不知怎的找到了上海航天局“神舟”试验队一位天津籍的老技工。不过,这位记者的警惕性非常高,一见别人向他索要名片,立刻溜之大吉了。
想来也是,毕竟是千载难逢的盛事,是全世界都关心的重大新闻。作为记者,能参与到这么重大题材的报道中,或许是一生都难有的机会。所以,尽管很难,各地方媒体的记者还是施展浑身解数,试图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发出自己的报道。
而上海媒体的表现,从全国范围来看,都可算做上乘。不错过重大题材的报道,是上海媒体一贯的风格。面对发射“神舟”五号这样的新闻,上海媒体几乎全部紧急动员了起来。早在八九月份,《解放日报》、《文汇报》的记者就已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前期采访。据介绍,除了新华社和《中国航天报》外,他们可能是最早对“神舟”五号进行采访的记者。
10月初,上海航天局组织一批记者“偷偷”进入发射中心采访。由于报名的媒体太多,而进入的难度又太大,名额从最初的8个缩减到5个――即《新民晚报》1名,上海电视台1名,东方卫视3名。其他未“入选”的媒体,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争取。据了解,国庆长假之后,上海航天局曾打算组织第二批记者进入采访,当时内定的名单中包括《文汇报》、东方电视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不幸的是,这个“记者团”最后并未成行。
无法从“官方渠道”进入发射中心,并没有熄灭上海媒体参与的热情。有一段时间我从发射中心撤回酒泉市上网查资料,惊讶地发现,同一个宾馆居然住了4家上海媒体的记者――除我之外,还有上海电视台3名记者、东方卫视2名记者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和东方卫视的记者,因为发射中心不能常待,所以暂时撤离;而上视和上广的记者,则是为了加强报道力量而特意赶到的。
最终,在飞船升空的时候留守在发射中心的,上海只有4家媒体――《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卫视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我和上广的记者,都属于“民间渠道”进入的;“解放”和东方卫视却是过了“明路”,被有关部门正式请来的(全国被正式邀请的地方媒体,仅《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和东方卫视,也就是说当时发射中心“在编”的70多名记者,仅四五名是地方媒体的,其余全是中央级媒体的)。有趣的是,上海某报的记者好不容易也“混”了进去,可在发射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不慎暴露了身份,被当场赶了出来。
而那些没能赶到发射中心的记者也没闲着,我在发射中心期间,一直听说上海还有这家那家媒体在和试验队联系,希望能电话采访。发射成功了之后,联系采访的电话铃声更是几乎没断过,试验队负责人不得已只好关掉手机。??
发报道: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之差异
像这样全国性的重大题材,地方媒体和中央媒体相比,是完全没有优势的。除了控制进入发射中心的人数外,另外一个插曲足可以说明其中的“待遇差别”。由于“神舟”五号发射需要巨大的电力,发射时关闭其他用电线路。而飞船升空后,是中央电视台卫星传输的线路首先恢复供电,东方卫视则晚了半小时才恢复供电。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媒体还是想尽办法做自己的文章。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新民晚报》用5个版的篇幅刊登有关飞船的报道;而《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因正常出报时间早于发射时间,便以出“号外”的形式弥补这时效上的先天缺陷。《东方早报》15日的反应稍嫌落后,但16日奋起直追,连续用16个版面全方位刊登“神舟”五号的情况。
回顾“神五”的报道,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是此次上海媒体的特点:
一、发挥媒体物理特性。飞船成功发射一个小时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开展了一次“空中会谈”,邀请上海航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场 .doc
- 现场感受新托福.doc
- 现场观摩“中华情――乔军全国巡回独唱音乐会”参加“乔军全国声乐大讲堂”,接受现场指导.doc
- 现实与理想的“幻化”.doc
- 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之比较.doc
- 现实之重与想象之轻.doc
- 现实关怀 艺术探寻 青春气息.doc
- 现实的围困与精神的飞翔.doc
- 现行刑事诉讼卷宗移送制度暴露出若干问题.doc
- 现阶段农村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等.doc
- 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建模_(10).系统生物学软件工具.docx
- 生物信息学:药物靶点识别_(5).药物靶点识别原理.docx
- 生物信息学:生物网络分析_(4).代谢网络分析.docx
- 生物信息学:生物网络分析_(16).生物网络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docx
- 生物信息学:生物网络分析_(19).网络重构与预测.docx
- 生物信息学:生物标志物发现_(15).案例研究与实践项目.docx
- 生物信息学:药物靶点识别_(3).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docx
- 生物信息学:药物靶点识别_(4).分子对接与虚拟筛选.docx
- 生物信息学:药物靶点识别_(7).靶点验证方法.docx
- 生物信息学:生物标志物发现_(12).生物标志物标准化与临床转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