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他人做嫁衣――悼念编辑家李景峰.docVIP

甘为他人做嫁衣――悼念编辑家李景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为他人做嫁衣――悼念编辑家李景峰.doc

PAGE  PAGE 5 甘为他人做嫁衣――悼念编辑家李景峰    著名编辑家李景峰同志不幸去世了,噩耗传来,我不胜悲痛。我和景峰相识、相交已经30余年,彼此亲密无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他患病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他,希望他能够转危为安,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多作些贡献。谁知万恶的病魔竟是这样无情,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我和李景峰同志相识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还是“四害”横行时期,我在黑龙江省一个新建的大工厂工作。由于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犯过右的错误,因此被打入另册,下放在车间进行劳动改造。虽然我出版过长篇小说,写过话剧,搞过电影,但惮于文坛的险恶,已经对文学创作失去信心和兴趣,打算“金盆洗手”了。谁知李景峰却从北京千里迢迢找上门来,向我约稿。他当时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组的年轻编辑,儒雅谦虚,平易近人。开始接触时,我很冷淡――实际是对文学的冷淡;可是一经晤谈,却似一见如故,非常投机。他对我说:文坛上这种荒唐情况不会长久存在,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他劝我不要放下手中的笔,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下去,会被读者认可的。同时他还告诉我一些北京文化界内部的情况,暗示行将变化的征兆。于是,我看出了他的质朴与正直。   经过他的“煽动”,我又“蠢蠢欲动”了。正好,由于他的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在我们工厂出版一本短篇小说集,而且建议我也参与编创工作。我们工厂集中了一批业余作者进行创作活动。因为我们是数万人的大工厂,人才济济,很快便写出了初稿,由我和另外一位同志直接送到出版社,请编辑审阅。来京后,出版社的领导很重视,安排我们住在红星胡同的宿舍里,听取意见并进行修改。正巧,景峰当时也正好住在这儿,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小平房里。于是,我们的接触便非常方便、也更加频繁了。经常是我们在他的“正房”谈稿子,他的夫人刘蕴杰领着孩子躲在窄小的厨房里,一谈就是数小时,直至深夜。他们夫妇总是热情款待,从无厌倦之色,令我们心怀感动又十分歉疚。   由于景峰的帮助,后来又有屠岸和张木兰同志的直接指导,我们工厂搞的那本书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正式出版了,名曰《淬火集》,发行后受到读者广泛的好评。本书的出版使工厂的一批业余作者脱颖而出。   李景峰同志不仅爱护作者,对作者的稿件更是倍加珍惜。有一个生动的事例足可证明。   1976年7月28日午夜,这时人们都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可是,景峰为了赶编一部稿子仍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撕裂人心的响声,随之整个大地都在剧烈地晃动,桌上的热水瓶跌落在地,柜厨里的碟碗在互相撞击――啊,不好!地震了!李景峰叫了一声,立即把案上的稿纸卷起来,往肋下一夹,同时飞快地走到床前,将业已坐起来惊得神色骤变的娇弱妻子小刘抱起,大步跨出室外。这位编辑把作者的稿子和爱人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这部书稿就是黑龙江作家屈兴岐的长篇小说《伐木人传》。此事被文坛传为佳话。屈兴岐对此更是刻骨难忘,他经常对人说:“李景峰是用自己的心血浇灌我这棵幼苗成长的,是用生命关爱这部书稿的出世的。”因为老屈当时既无名声,也无地位,初稿也很粗糙,是在李景峰苦心孤诣地帮助下,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一句话一句话地推敲,终于改成一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而它的出世却是那样的险象环生,富有传奇色彩。   1979年秋天,李景峰的身心曾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当时,他应约前来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作协召开的一个创作会议。开会期间他闹了肚子,谁知去医院疗治时,经医生诊断,竟认定他患了结肠癌,需要立即手术。有关领导闻之非常紧张,劝请他马上回京诊治。但是,景峰却坚持到会议闭幕,完成约稿任务才返回北京。   就在总编辑韦君宜同志为他延医求诊的时候,李景峰仍一如既往地埋头为黑龙江一位作者的稿子进行编辑加工。这部稿子就是我的长篇小说《大学时代》。此稿写于1957年,由于当年我少不更事,在“鸣放”中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话,犯了错误,于是这部稿子便和我一同流落北大荒,当然无缘面世。粉碎“四人帮”后,我又把它从箱底翻了出来,请李景峰帮助审阅一下,看有无出版价值。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我还是个穷学生,连稿纸都买不起,用的多半是旧讲义的背面和一些没有格子的纸头,读起来是相当吃力的。可是,这位国家级出版社的大编辑却认认真真地读完了,并且颇为赞赏,认为它真实地记述了50年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很有意义。他代我向出版社领了稿纸,让我认真誊写一遍,经他的初审后送交社领导,居然被通过了,现在需要他进行编辑加工,然后送印刷厂排印。谁知恰巧在这个时候,医生说他患了绝症。   令我万分感动的是,景峰丝毫没有受此影响,照常工作,而且夜以继日,甚至在医院的候诊室排着长队候诊的时候,他还从书包里拿出稿件进行审读。有一天,我因为不舒服和他一同去医院就诊,他竟然在门诊室的走廊里和我讨论起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