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世界伟力与大美的浪漫探求.doc
PAGE
PAGE 16
生命世界伟力与大美的浪漫探求
易洪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长沙人。笔名米萝、常莎。室名中之虚斋,又号人生易老轩。现任吉林省政协常委、文教委主任,系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神州书画院、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吉林省书画院顾问。吉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辽宁师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兼吉林日报北群书画院院长。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吉林省专家协会副会长、吉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吉林省散文学会会长、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出版有《易洪斌画集》(1995?吉林版)、《易洪斌画集》(1998?上海版)、《关东三马――许勇、郭广业、易洪斌作品选》(2000?北京版)、《易洪斌现代彩墨画》(2002?四川版)、《嘤鸣集――武春河、易洪斌、蒋力华、马国强书画作品集》(2003?香港版)、《易洪斌现代写意画选》(2004?吉林版)、《易洪斌写意人物作品》(2005?北京版)、《易洪斌万骏腾骧》(2005?北京版),以及《美学漫谈》、《维纳斯启示录》、《一分历史十分情》、《两个人的世界》、《怪侣奇踪》、《凡圣之间》等多部文学、美学著作,并在全国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文章和文艺作品。这些著作亦屡次在省内外获奖并时受到好评。
曾于1988年、1992年两次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一等奖,两度获该奖二等奖。1994年、1997年两次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的一等奖。1999年获吉林省世纪艺术金奖,2000年获长春名人称号。在国内获得中华扇面艺术展金奖等奖项,在国外获得加拿大多伦多枫叶奖国际书画艺术展优秀奖等奖项。
传略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美学名人志》、《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略》、《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名人录》及英国出版的《20世纪2000位杰出人士》等数十部辞书。同时,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编撰的《国际传记辞典》、《亚洲及太平洋国家名人传》、《世界最优秀的名人传记》、《新世纪前500人》等典志还多次邀其入编,并获美国传记学院国际研究委员会(ABI)的终身成就奖提名,为ABO终身会员。
近年来,在长春、南京、烟台、深圳等地数次举办个展,画作参加过在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画展,并多次在国内一些画展上展出,多次参加文化界、美术界举办的大型活动。画作或获奖,或被收藏,或收入画集,或被介绍。
(一)1998年5月,易洪斌画了一幅《求索》:五只苍劲有力的手,向天宇伸张。它寄寓着意味丰富的群体追求,同时也可理解为画家的精神自况。他是艺术与美的不懈探求者。学修历史,主业新闻,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文学和绘画的热爱。2004年出版的散文集《凡圣之间》,是他文学写作一个闪光的高点。为该书作序的著名学者谢冕先生,评其文而禁不住先要赏其画,称赞易先生在绘画上的形神两胜的卓越气象。此前的1999年,画坛一代宗师蔡若虹赋诗感叹:
难得才多艺更多,丹青翰墨共婆娑。
屈原千古精神在,我敬方家号米萝。
几乎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当时在任)专为洪斌画马题诗,深黯其旨,其中有句:易郎笔下开生面,泼墨如水何老辣。
振鬣奋蹄欲腾空,荒原大漠任叱咤。
知君心有凌云志,厚积偶然得薄发。
一腔豪气无处写,化作群马恣踢踏。
与其他文艺样式不同,绘画作品的流传有特殊的渠道。尤其是中国画,源远流长,门派林立,非科班出身、非名师指教,要想在这个领域站住脚闯出来,难乎其难。应当说,洪斌的画,已名播遐迩,获多家大出版社以名家精品出版,并得到雷正民、刘国辉、冯远等美术界资深专家的热情肯定、高度评价,这值得朋友们由衷的为他欣喜。
我也是洪斌画作的倾慕者。不过,我不懂画,完全是外行,只想从一个普通接受者的角度,记下读画的若干感想。
某篇文章称,1989年,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使他重操画笔,而且一发不可收。具体原因,我未曾询问。但觉得1987年5月11日洪斌记述大半年前与刘国辉在长春相遇的情景,倒饶有趣味(见《一幅没有画完的画》)。那天,刘国辉画了几幅人物,又画了两匹扬鬃喷抹的骏马,因急于赶火车,就让洪斌把画续完。当然,续作还是应当等国辉再来亲自完成--但此时洪斌显然已开始练笔画马,并孕育其他题材的创作。在上面说到的文章中,洪斌坦言对刘国辉的画有偏好,两人一见如故。当时中国画画坛有两股风吹得欢:一股是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