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种类和来源.ppt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之种类和来源

知識之種類與來源 邱子恆 2008.10.15 按形式分 -- 顯性vs.隱性 顯性(explicit)知識 是指可以被文件化,標準化,系統化的知識. Klobas將顯性知識分為: 有闡釋(articulated)但沒有紀錄; 有闡釋也有紀錄 實體紀錄 電子式紀錄 按形式分 -- 顯性vs.隱性 隱性(tacit)知識 比較複雜且無法用文字描述的經驗性知識; 不容易被文件化與標準化的獨特性知識; 必須經由人際互動才能產生共識的組織知識. 知識之類型(by 林克明) 按來源分 – 內部vs. 外部 和隱性,顯性兩兩配對形成 隱性內部知識 隱性外部知識 顯性內部知識 顯性外部知識 Jonassen主張專業領域知識分為三類: 1.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結構化知識(structural knowledge) 概念式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 2.工作任務的知識(epistemological/task-specific knowledge type) 狀況的知識(situational knowledge) 程序的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策略的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 3.現象學的知識(phenomenological knowledge type) 隱性知識(tacit / implicit knowledge) 自動編輯的知識(compiled / automated knowledge) 社會文化知識(sociocultural knowledge) 經驗性知識(experiential / episodic knowledge) 世界知識(world knowledge) 企業知識可分為 設定目標的知識(goal-setting or idealistic knowledge) --知道為何去做; 系統性知識(systematic knowledge) --用來分析事情的知識; 實用性知識(pragmatic knowledge) --知道如何去做; 自動化知識(automatic knowledge) --不需經過思考就自動會做的知識. 企業知識依專精程度分為 公共知識 產業知識 公司知識--企業組織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Skyrme將公司知識分為 對顧客了解的知識(customer knowledge) 蘊藏在工作流程及電腦程式中的知識(knowledge in processes) 對員工了解的知識(knowledge in people) 組織記憶(organizational memory) 同事之間工作默契與彼此間人際關係的知識(knowledge in relationship) 知識資產(knowledge assets) 企業知識之來源 前言? Liebowitz和Beckman將知識分為正式知識,非正式知識,隱性知識. 正式知識之來源 與企業組織相關的正式知識來源存在於企業的內部和外部. 包括調查報告,組織架構表,新聞報告,產業分析,網際網路,趨勢分析等. 非正式知識之來源 包括現在與先前的員工,顧客,供應商,各種利益團體,立法者,政府,產業界與學術界. 又包括溝通系統,獎勵制度等. 隱性知識之來源 包括個別員工的專長,記憶,價值觀和信仰,假設和成見,企業的文化,社會政治上的規範. 外部知識之來源 包括出版品,產品會議,訓練課程,市場回饋資料,顧客回饋資料,供應商回饋資料,學術研究,網際網路研究,新聞媒體,管理顧問等. 內部知識之來源 包括企業組織內的領域專家和資深實務工作者,員工與供應商,企業組織之例行評鑑,如評量系統,員工建議,企業通訊等. 內部顯性知識之來源: 依部門分 生產部門—包括廠商資料,品管資料,安全資料,庫存資料; 銷售部門—包括產品資料,客戶資料,銷售報告,主要競爭產品及公司資訊; 行銷部門—包括市場調查報告,行銷企劃案,公司及競爭者等相關剪報資料,公關資料; 財務部門—包括各類帳冊,財務報表,投資理財資料; 研發部門—包括技術報告,簡報投影片,電腦檔,專利文件,技術合作廠商/產品設備資料,產品說明文件,廠商目錄; 人事部門—包括員工基本資料,新進員工手冊,出勤考績資料,人員訓練資料; 採購及會計部門—包括申購表單,廠商名單,報價資料,往來信函/傳真/電子郵件; 管理部門—包括控管表單,資產管理表單,公司年報,各部門往來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會議通知/會議記錄/備忘錄/公告,各種合約/法律文件. 內部顯性知識之來源: 依文件類型分 操作文件—包括銷售報告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