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纪律及司法精神.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审判纪律及司法精神

审判纪律和司法精神 主讲:周利 壹 贰 中国司法精神 审判纪律概述 一、审判纪律概述 (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 (2)贪污受贿;(3)徇私枉法;(4)刑讯逼供;(5)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6)泄露国家秘密或得审判工作秘密;(7)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8)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9)拖延办案,贻误工作;(10)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牟取私利;(11)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12)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13)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十三种不得有的行为 1.《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法发[1998]15号); 2.《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和《关于违反“五个严禁”规定的处理办法》(法发[2009]2号); 3.《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法发[2009]61号) 4.《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法发[2011]5号) 5.《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法发[2011]6号) 6.《关于人民法院落实廉政准则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法发[2012]6号)。 六个重要文件 1.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 2.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 3.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 4.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 5.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 “五个严禁” 二、中国司法精神 中立性 公正 廉洁 社会主义司法核心价值观 为民 “法不阿贵”和“刑无等级”是我国最为特色鲜明的司法思想精华,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管是谁犯了法,都要一视同仁。二是法律不能向权贵低头,不管是什么人干预司法,都不能因此而改变法律的适用。 “法不阿贵”的公正精神 一 张释之:[西汉] ,生卒不祥。字季,历任公车令、中郎将、廷尉(中央最高司法长官)。 为了维护法律的稳定、标准的统一,张释之敢于和皇上据理力争,避免了法外用刑,滥杀无辜。《资治通鉴》卷一四也记载了一则案例:有人盗了皇帝家庙座前的玉环,释之以法判以弃市(于闹市杀之,尸体示众),文帝大怒,认为应判处族刑(杀其全家),张释之冒死与文帝相争,终于说服了文帝,维护法制的统一。当时的百姓赞扬道:“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张释之---“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赵绰:[隋] 生卒不详。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开皇初年为大理丞,逐步升迁为大理正、刑部侍郎、大理少卿(最高司法机关副长官)。 赵绰敢于舍身护法,与皇帝争辩。据《隋书》卷六二记载:刑部侍郎(副部长)辛亶(zhan)曾穿一条绛色裤子,当时的习俗认为,穿绛色裤子能使官运亨通。皇帝认为幸亶穿这条裤子是一种兀术,下令将其斩首。赵绰认为:按法律规定不当死,臣不敢遵旨。皇帝一定要杀赵绰,赵说:“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幸亶。”临刑前,皇帝派人最后问他一次是否后悔,赵绰回答说:“执法一心,不敢惜死!”皇帝很生气,思考良久才释放了他。 赵 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重民恤民”的为民精神 二 通俗的一点来理解,就是为民作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古人云 “ “天生万物,惟人为贵” 。“为民”是中国几千年来群众对司法的最基本要求。对中国现代法官而言,继承发扬“重民恤民”的为民精神,不但是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思想之必要,更是关怀民生,为民司法的职业表现,也是法官个人的品德要求。 董宣[东汉] 生卒不详,字少平,历任北海相、太守、洛阳令。 董宣任洛阳令时,董宣为民作主,不怕强权令皇帝很感动,赐他一个“强项令”(硬脖子洛阳令)的美称。当时的民谣唱道:“桴鼓不鸣董少平(意为:董宣在朝为官,捕盗贼的桴鼓不需鸣响。)” 董 宣---“桴鼓不鸣董少平” 包公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司法官的最佳代表。孙楷第先生说:“如果世间的人真的须要一位文圣和武圣配起来,那么包公是唯一之选,因为平民对于他的印象比孔圣人深多了。 包 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神祗” “清正廉明”的廉洁精神 三 “法者,天下之公器,法曹者,公器之所倚重者也。”法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被寄予了深深的期待,其中法官的廉洁最为社会所期待,同样也是最为社会所不能容忍之玷污。 《明史》记载海瑞任为应天(南京)巡抚。当时官场已经腐败透顶,一派乌烟瘴气,海瑞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因病辞官回乡归养。十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