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docVIP

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doc

  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 古代黄河文化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历史渊薮 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都处在大江大河流域,而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河流文明,原因在于它们很好地掌握和发挥了制河权的作用。所谓制河权,主要是控制、治理河流的能力和保护、利用河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越高, 文明程度就越高。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国之所以称为中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其境内有黄河与长江两条巨龙。特别是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可谓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一定意义上说, 中华一脉,中华一统,是因为有了这条蜿蜒五千多公里的母亲河。是它,维系着我们独有的民族魂, 华夏根。   水患旱灾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 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即白圭说:我治水的本领超过大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本性进行疏导,所以大禹把四海作为蓄洪区。而你现在却把邻国当作蓄洪区。水倒流叫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讨厌的。所以你错了。   像这样提到治水的对白,在《孟子》一书中共有11 处。该书还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指陈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之不道。孟子所说的天下之定于一,通俗易懂地指出,只有一统,才有安定。   不仅如此,《春秋》对于大一统治水的理念, 也有同样的记载。公元前651 年,周王朝力不能及, 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春秋》所载的这一葵丘之盟,正是对一统的精彩记载。   这一传统年复一年,朝复一朝,横贯中国整个封建王朝时期,并在中华文明中逐渐凝成一条铁律,小至溪流,大到黄河,盟誓永续。   人类社会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是与饥饿的斗争史。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春秋》里常有军队越界夺取粮食收成的记载,《孟子》提到的饥荒也有17 次之多。公元前320 年,魏国的国君因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孟子当灾荒严重时,他必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   如果从地理意义上去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量极有季候性,大致全年雨量的80% 出现在夏季三个月内。中国的季节风所带来之雨与旋风有关,从菲律宾海吹来含着湿气的热风,需要由西向东及东北之低压圈将之升高才能冷凝为雨。如果这两种气流不断地在某一地区上空碰头,当地可能霪雨为灾,且生洪水之患。反之,如果它们一再避开另一地区,当地又必干旱。   只是我们的先人缺乏这种气象知识,只能在历史书里提及,到6 岁必有灾荒,12 年必有大饥馑。有一组数字表明,在1911 年之前的2117 年间,中国大地上共有水灾1621 次、旱灾1392 次, 亦即无间断的平均每年有灾荒1.4 次。   制河权   从狩猎者和捕鱼者变成农耕者,从穴居野处 的游移不定的生活转为定居生活,由采食经济 变为产食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变革。除了中华文明以外,地球上各个古老文明, 如古埃及(尼罗河文明)、印度文明、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都是以大江大河为摇篮,并在定居农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非偶然的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都处在大江大河流域,而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河流文明,原因在于它们很好地掌握和发挥了制河权的作用。所谓制河权,主要是控制、治理河流的能力和保护、利用河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越高,文明程度就越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得不无道理。他认为, 历史运行的基础是文明,而文明产生于挑战。文明的生长是挑战、应战、平衡,新挑战、新应战、新平衡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文明是通过活力生长起来,这种活力使文明从挑战、应战再达到新的挑战、新的平衡。   对于东方国家形成的原因,恩格斯同样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同一氏族的各个公社自然形成的集团最初只是为了维护共同利益(例如在东方是灌溉)、为了抵御外敌而发展成的国家,从此就具有了这样的目的:用暴力来维持统治阶级的生活条件和统治条件,以反对被统治阶级。   战国时期,经过兼并战争,黄河下游虽然只剩下魏、赵、齐、燕等国,但壅防百川,各以自利(《汉书沟洫志》)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黄河进行了统一治理, 才基本结束了这种状况。   凝望黄河,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几百万年前的时光洗礼,永不停歇的风把那些黄褐色土壤, 变成纤细如面粉一般的漂浮物,而后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那些细末如粉的土壤在水的搅拌之下,又迅速变成一种黄色的糨糊状,它们构成了黄河水最独有的标签。   这种现象于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