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书体裁的多样性和史家重视创新的意识.docVIP

谈史书体裁的多样性和史家重视创新的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史书体裁的多样性和史家重视创新的意识.doc

  谈史书体裁的多样性和史家重视创新的意识 一、体裁多样性及 历史 观的进步 我国传统史书体裁丰富多样。按《四库全书总目》,将之区分为15类。[1]梁启超《新史学》则分为10种、23类。[2]我们对于史书体裁的多样,不能只停留在目录学分类的形式上来理解,而应重视 分析 其蕴涵的史学价值。客观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有多面性。史书体裁的多样,恰恰反映了历史的各个侧面,又能提供适应 社会 各方面的需要。 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这三种在传统史学演进历程中先后出现的主要史书体裁,它们就不止是体裁形式上的差别,而实际上反映历史学家主要地从某一角度认识和反映历史。换言之,新体裁的出现,反映了史学家对历史进程的新认识。按时间的顺序记载历史,这是先民对历史进程最早的认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在公元前5世纪初由孔子编成,采用“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编撰 方法 ,当时各诸侯国的官方历史记载,即所谓“百国春秋”,也都遵循这一记载的原则。至公元前2世纪后期的汉武帝 时代 ,司马迁构建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则采用了纪传体的新形式。纪传体,是以人物活动为考察历史的主要视角。这一著史格局的新创造,突出地体现了司马迁对历史进程,尤其是战国以来历史运动的新认识。战国时代至秦汉之际,旧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度遭受沉重的打击,平民力量崛起,能否发现和任用文武贤才,往往能直接导致国家的盛衰存亡。“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衣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3]战国以后有作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大大打开了历史学家眼界,使之对推动历史进程的深层原因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秦汉之际的风云变幻当中,人的活动的作用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刘邦出身平民,“无尺土之封”,却凭借他的智谋策略,在一批文武贤才的帮助、拥戴下,登上帝位,成为强盛的汉朝开国的君主。刘邦周围这批豪杰之士,也几乎都出身低贱,却在反秦起义和楚汉战争中建立了赫赫功业。如陈平、王陵、陆贾、郦商等,皆布衣平民。樊哙、周勃、灌婴、娄敬出身更贫贱,分别以屠狗、织薄、贩缯、挽车为业,而都建功立业,致身卿相。历史的空前变局,使司马迁对人物在时代前进中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了新认识,这无疑是他创造以人物为中心的著史新体裁之认识基础。《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一再陈言:他作为史官,若果“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将是莫大的罪过,而作七十列传的明确目的,为记载“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便是明证。《史记》以记载人物为中心,又有综合反映社会各方面情状的优点,故这一体裁产生以后,即为许多修史者所仿效,成为历代“正史”。至南宋,袁枢将《通鉴》 内容 重新编排,将千余年史事提挈为239个事目,按事立篇,各具首尾,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袁枢的实践,反映了历史学家要求在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掌握 影响 最大的主要历史事件,明了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新认识。这正如同杨万里为《通鉴纪事本末》写“序”所说:“搴事之成,以后于其萌;提事之微,以先于其明。”直至本世纪初, 中国 史学近代化正式展开之时,梁启超吸收西方新学理, 总结 中国传统史书体裁的演进,并提出新史学应该叙述国民群体进化之迹,他仍然评价纪事本末体是跟他所理想的新史书体裁为接近的:“纪事本末与吾侪理想之新史学最相近,抑亦旧史界进化之极轨也。”[4] 中国史家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精神,还体现在不同时期史家对同一体裁的运用,并非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是加以 发展 ,重视加进新内容。同是编年体,《春秋》和《竹书纪年》记载简略,只有简单的事目。《左传》则是一部记载翔实、生动的春秋史,它记述了包括事件、制度、氏族、社会生活等广泛的内容,而且有人物活动,如对齐桓、晋文、郑子产、阖庐、伍子胥,描述他们的功业、性格都很鲜明。司马光撰成的《资治通鉴》,更是内容丰富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按时间先后记述了自战国至五代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记述了历史人物,记述了典章制度,记述了各种议论,成为编年体史书高度成熟的标志。胡三省对此有深刻体会,他评论说:“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谈《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纪事本末体也明显地经历了发展的过程。袁枢有开创新体裁之功,但其内容是抄撮《通鉴》原文而成,有的地方作了综合和精简。“区别其事而贯通之”。至清初谷应泰主持修撰《明史纪事本末》,广稽博采,提炼为80件大事,叙述明代约300年的历史,虽有缺略,但大体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概貌,是一部采集群书而成的新创之作。至光绪年间李有棠撰《辽史纪事本末》和《金史纪事本末》,又有新的特点。两书内容,俱本《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