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朱熹对邵雍象数易学的发挥演变.doc
谈朱熹对邵雍象数易学的发挥演变
.L.编辑。提要:本文比较了邵雍与朱熹各自象数易学的差异,指出朱熹于《易学启蒙》一书中所引用的“邵雍”象数易学,是经过发挥演变了的,是朱熹自家的“先天之学”。明确区分各是各的“先天之学”,将有益于对宋代道学的进一步 研究 。
南宋 理学 大家朱熹为纠正“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附会”而著《易学启蒙》“以示初学”。其“本图书第一”篇易置北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三卷本)书中所列《洛书》、《河图》之名,以十数为图,九数为书。其“原卦画第二”篇则引用北宋邵雍《观物外篇》语录二十多条,而对其象数易学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演变。因对邵雍“历代皆重其书”、“能明其理者甚鲜”,(1)元明清三代多数学者皆把朱熹对邵雍“先天之学”的“解读”当作邵雍原本意思而转述之,殊不知朱熹为着建立其理学系统,却是对邵雍的象数易学进行了精心地改造与发挥。那么,朱熹究竟对邵雍的象数易学进行了怎样地发挥演变?这就是本文试图要加以阐明的 问题 。
宋代的象数易学,注重的是“象、数、言、意四者,缺一不可”,(2)象数包括卦象、卦数、易图、易数;言意就是象数之中所反映出的义理。邵雍曰:“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用,言用则意显。”(3)又曰《易》有“意象”、“言象”、“数象”,则见其于“象数言意”四者之中,特别注重“象”。所谓“易图”主要是指用卦象构成的图而言,而邵雍的《先天图》就是以卦象构成的一幅“寓卦之生变与阴阳消长之数”(4)的易图。是图“一贞八悔”,以八贞卦构成的方位看,就是邵雍所说的“乾坤纵而六子横”图。
初版《易学启蒙》九图(今见于《周易本义》卷首),其中列有以黑白块替代原本卦爻符号所作之八卦横图(小横图,称《伏羲八卦次序》图)与六十四卦横图(大横图,称《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又列有以小横图“中分拗转”而成的小圆图(称《伏羲八卦方位》图)与以大横图“中分拗转”而成的大圆图(称《伏羲六十卦方位》图)。当袁枢致信朱熹谓大小二横图“黑白之位尤不可晓”之后,朱熹复信说自己作这样的图,虽然与古法不合,但是为了使人容易明白,就以意为之了。并于再版《易学启蒙》中,新出“六横图”(以卦爻原本符号构成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横图),改称《伏羲八卦方位》为《伏羲八卦图》(即邵雍所谓“乾坤纵而六子横”图),改称《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为《伏羲六十四卦图》(即邵雍之《先天图》)。文中所引《观物外篇》语录,皆是围绕此“伏羲四图”而有所取舍。
后人对《易学启蒙》一书,有“不刊之书”的美誉。元明清三代阐述象数易学的大量著作,如税与权的《易学启蒙小传》、胡方平的《易学启蒙通释》、熊禾的《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胡一桂的《易学启蒙翼传》、张理的《易象图说》、钱义方的《周易图说》、胡广的《周易大全》、韩邦奇的《易学启蒙意见》、钱一本的《易象抄》、杨时乔的《周易全书》、金贲亨的《学易记》、方以智的《图象几表》、胡世安的《大易则通》、李光地的《周易折中》、江永的《河洛精蕴》、连斗山的《周易辨画》、德沛的《易图解》、杨方达的《易学图说会通》等等,或以《易学启蒙》为蓝本而二 邵朱言意有什么不同?
正因为邵雍与朱熹的《先天图》由来有所不同,二人之象数有所不同,所以在他们结合《先天图》阐述言意(义理)方面就必然有所不同。邵雍原本是以《先天图》说“天圆而地方”,而朱熹则主张仅以大横图围成的六十四卦圆图为“先天图”,有圆无方,有天无地,因而就不能用来阐明“天覆地,地载天,天地相函”的涵义。
邵雍原本以《先天图》圆图配以“逆数之”六数而说四季流行,并谓“朔易之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尽,谓变易循环也”,而朱熹则配以八数,成了半顺半逆的顺知二时和逆知二时。二者所说卦气流行,邵雍之说与古有合,而朱熹之说则不伦不类。
邵雍原本以《先天图》圆图解说《说卦》“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一节之义,以自坤至震左旋为“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皆见已生之卦(先见父母而后见六子),自震至坤右行为“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皆见未生之卦(先见六子而后见父母),故曰“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此一节直解图意,若逆知四时之谓也”,而朱熹《易学启蒙》则谓“圆图之左方,自震之初为冬至,离兑之中为春分,以至于乾之末而交夏至焉,皆进而得其已生之卦,犹今日而追数昨日也,故曰‘数往者顺’。其右方自巽之初为夏至,坎艮之中为秋分,以至于坤之末而交冬至焉,皆进而得其未生之卦,犹自今日而逆计来日也,故曰‘知来者逆’。然本《易》之所以成,则其先后始终如横图及圆图右方之序而已,故曰‘易逆数也’”。邵用所谓的“逆数”是六个数,而朱熹所谓的“逆数”则只是四个数。
邵雍原本以《先天图》为“太极之全体”,并谓“万物各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