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主的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青主的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doc

  谈青主的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    内容 摘要 :古诗词 艺术 歌曲是 中国 的古代诗词和 音乐 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文章撷取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两首作品,从诗歌文学和音乐的角度进行 分析 。   关 键 词 :古诗词 青主 艺术歌曲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近 现代 有很多作曲家都或多或少地根据古代诗词谱写艺术歌曲,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传世。其中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笔者就将这两首作品从诗歌文学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      《大江东去》      青主早年就读于黄埔陆军小学堂,在辛亥革命中曾立过战功,所以1912年他被派往德国 学习 军事,业余时间也学习钢琴和作曲 理论 ,《大江东去》就是他留学德国期间的作品。这首作品谱于1920年,可谓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若说它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亦不为过。歌词取自北宋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但仕途并不如意。元丰二年(1097年),他因写诗讽刺新法,被逮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北宋 历史 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百日后,苏轼获释,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在“乌台诗案”3年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表现了他在 政治 斗争失意时的心境。   这首词的开篇就用大手笔描绘了江河的浩荡和古战场的雄奇壮丽,令人骇目惊心,随即引发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遐想,在众多豪杰当中,诗人着意刻画了周瑜的少年英雄形象,又以“小乔初嫁”来衬托他的儒雅风流。诗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几笔,就把周瑜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和他建立的赫赫战功勾勒了出来,诗的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写出诗人缅怀古人古事来对照自己,伤感韶华逝去,功业无成,由此发出深深的慨叹。这首词最能代表苏词的风格,备受后人推崇。   总的来说,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所提供的意境,颇具创造性。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宣叙调的表现手法,但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如“大江东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几处,又使曲调带有豪放的歌唱性。词的下阙用咏叹调的手法,曲调舒展潇洒,富有幻想性和浪漫气息,将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和使曹军“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表现得颇具震撼力。全曲的调性布局很细致,e-g-e-E-(bA)-E-e,基本上是同主音大小调和三度调性变化,这是欧洲浪漫派作曲家喜欢用的转调手法,青主用以表现词中奔腾澎湃的景致和吊古伤今的情感,用得非常得体。词的下阙音乐基本上是绚烂的E大调,而在“雄姿英发”一句,由E调临时离调到bA,由于关系疏远,色彩为之一新,效果很特殊,令人心驰神往。钢琴伴奏在第一段插入6小节描写“惊涛拍岸”的间奏,颇具声色。第二段右手弹主旋律加和音,左手在低音区弹三连音分解和弦,融合瑰丽。所有这些,都使《大江东去》成为一首特色鲜明的,男中音独唱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诗是这样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很显然,这首诗受到晚唐诗人姚和的《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一诗的启迪和 影响 ,姚和的这首诗是这样的:“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读了这两首作品,可以看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当然,李之仪立意长江抒写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 艺术 风格。   这首诗原是写对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的爱情的,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常在”的感受,青主谱曲时赋予它新的含义。为什么这样说呢?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共产党人被大肆屠杀,由于青主是一名共产党人,所以也在被通缉之列,青主先赴香港避难,但因无法维持生计只好又回到了内地,他找到了留学德国时的老同学、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的萧友梅,在萧友梅的帮助下,青主隐姓埋名留在国立音专靠作曲及编辑音专的校刊《乐艺》为生。就是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我住长江头》来表达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这首词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的媒介。这首歌最大的特色是感情真挚深刻, 音乐 优美单纯,一切都生于 自然 ,发自内心。它的和声醇美,用的几乎都是很普通的大小三和弦与七和弦,只在个别地方为了增加一些悲怆的色彩而使用减七和弦;它的曲调与民歌的风格很接近,但又是艺术歌曲型的;它的旋律跳动不大,但却蕴藏着激动不已的感情;它的节奏非常平稳,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更能表现其朴实与痴情;钢琴伴奏也始终贯穿着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仿佛不息的江水负载着深深的爱和绵绵的恨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