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doc
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
内容 摘要:谭盾 音乐 迷恋巫傩神鬼,交际天人。作曲家就像巫师,剧院就像神坛,具有明显的巫文化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这种 艺术 复魅深受欧美新萨满教思潮的 影响 ,是为了重新恢复人类对 自然 “神性”的敬畏,试图构建和谐的人、神及自然的关系。
关 键 词:谭盾 音乐 巫文化 新萨满教 艺术复魅
听谭盾的大多数音乐,都会使我们进入一种幽远神秘、古老诡奇的魔幻世界。在他的音乐世界里,充盈着萨满巫傩的灵光,涂抹着光怪陆离的色彩, 营造了神奇诡秘的氛围,复活了古老原始的文化。那里有鬼神嚎哭,有巫傩翔舞,有萨满迷狂,有灵魂游走——那是一个异样的世界,那是一个魑魅的天地。毋庸讳言,谭盾音乐具有明显的巫化倾向和神秘主义色彩。而谭盾创造的这种音乐境界,正与席卷全球的“新萨满教”(neo-shamanism)思潮有关。
(一)
谭盾在创作、指挥他的许多音乐作品时,俨然是一位萨满(shaman),是一位巫师,是一位教主,他将乐坛当作了祭坛、神坛,将剧院当作了道场、祠庙,将音乐表演弄得如同宗教祭祀仪式。我们可以随意举出他许多这方面的作品。
1985年,谭盾因外祖母逝世而创作的室内乐《道极》就已经有明显的原始巫术色彩。作品表现的是湖湘 农村 丧葬仪式中的道士做道场,为死者超度灵魂。在指挥表演《道极》时,谭盾就是道士,音乐会就是道场。1989年,谭盾根据屈原作品改编、创作的祭祀歌剧《九歌》,共有9段。9段的名称分别为《日月兮》《河》《水巫》《少大司命》《遥兮》《蚀》《山鬼》《死难》《礼》(这与屈原抒情组诗共有11篇不同,标题也大都不同)。从9段的标题一眼就可看出又是巫文化。谭盾在其祭祀歌剧《九歌》的“节目介绍”中明白地说:“歌剧表演的是一个宗教祭祀仪式,展示了‘巫术-萨满教’(shamanistic)的起源。”1990年,谭盾创作了《乐队剧场Ⅰ:埙》。埙的音色悲凉、萧瑟,擅于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谭盾创作的埙乐运用了独奏埙与群埙的搭配,乐队与人声混用,中央音乐学院黄晓和教授认为:“具有古朴的原始图腾崇拜仪式的特征”。[1]1992年,谭盾创作了“为散布的乐队、两个指挥及现场观众而作”的《乐队剧场Ⅱ:Re》。全曲的核心材料只有一个“Re”音,通过反复哼唱“Re”音,构建起一个新的音乐文本体系。其中,谭盾又根据西藏喇嘛念经的形式,自编了一个“Hong Mi La Ga Yi Go”的“六字经”,要演员和观众采用藏戏念白的方式集体念诵这六字咒语,整个作品充满浓郁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1994年,谭盾为世界著名的古典、先锋音乐四重奏组合克罗诺斯四重奏组(Kronos Quartet)创作的歌剧《鬼戏》 (Ghost Opera),即是一部“鬼魂歌剧”。在这部被誉为“后 现代 主义最杰出的歌剧”中,随着光影的明暗变化与律动,穿梭着“如梦游般行走”的演奏者,逼真地营造出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鬼魅氛围。1996年,谭盾创作了协奏曲《吉他代表的七种情欲》。2003年9月3日,美国《纽约客》( The Neanistic funeral rites)的沉思, 与弗拉曼柯舞(flamenco,西班牙的吉卜赛舞蹈) 的火热接触。”[2]1999年,谭盾根据自己1995年所作的电影《南京1937》的配乐,为香港中乐团重新编写创作了二胡协奏曲《火祭》,乐曲演绎表现了 中国 古老的祭祀音乐,以示对民族悲剧的追思,对战争亡灵的祭奠,以及对人类和平的祈祷和期盼。2000年,谭盾接受德国的国际巴赫学术院委约创作了管弦乐《复活之旅》(atthepbell)于2002年7月5日就这部作品采访了谭盾,他在报道中说:“谭盾站立在斯勒瓦(Silva)舞台演出这古老激情戏剧, 他将实现他的童年梦想:像萨满-巫师那样具有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意念。”[3] 2002年,谭盾创作出以寻找傩戏源头为主题的管弦乐戏剧《O》。“O”是 英文 “origin”(根)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作者进行文化寻根,寻找的乃是最古老的原始祭祀歌舞傩戏。2002年,谭盾创作的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音乐日记十篇》,据作者“创作回忆”,是缘于要寻找一位神秘的“石头老人”:“20年前,在土家族的一个村子里,我遇到一位能用石头敲出音乐的老人。他敲击、搓揉不同的石头,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调。更神奇的是,每段石乐后,他抛出手中的石头,落地后总能排列出《易经》中的某种卦相。他古老而原始地吟唱着……与天、地、风、云交谈,和前生、来世对歌。当时我被震傻了,真觉得这位‘石头老人’就是我要寻找根籁的地图……20年后,我应邀为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大提琴家马友友创作交响协奏曲时,我想起了这位‘石头老人’,并再次回到了湖南的土家村。纯朴的乡民却告诉我‘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