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doc

  跖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王文,王平山,刘立峰,张军,曹学成,蔡锦方 【摘要】 [目的]回顾 总结 跖骨骨感染骨外露的显微外科 治疗 方法 。[方法]自1995年~2005年采用显微外 科技 术治疗214例跖骨骨外露骨感染患者。[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10年,平均随访3年,14例游离植皮术后皮肤成活良好,19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术出现远端部分皮肤坏死,后经换药处理后,伤口 自然 愈合。皮瓣移植术后质地良好,无溃疡复发。患足均可负重走路。[结论] 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跖骨骨感染骨外露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跖骨; 骨感染;  骨外露; 显微外科; 皮瓣 跖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足弓增加了站立的稳定性与弹性,能缓冲行走或跳跃时对脑的震荡,并能保护足底的神经和血管免受压迫。然而覆盖跖骨的皮肤较薄,皮下组织薄而疏松,足背皮肤与深部组织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故在外伤时容易撕脱并造成跖骨外露,处理不当时,常发生跖骨骨感染伴足背皮肤缺损。本院1995年~2005年收治跖骨骨外露骨感染患者214例,采用清除病灶,根据骨感染或外露部位、皮肤缺损大小、周围软组织条件选择设计不同的带血管组织瓣修复,改善局部血运,覆盖创面,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214例患者,男126例,女88例,年龄7~65岁,平均35岁。跖骨骨感染病史最长4年,最短3 d。171例为创伤后跖骨骨感染,43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骨感染程度、足背皮肤缺损面积,将跖骨骨感染分为Ⅲ型(附表1)。合并足前皮肤缺损182例,合并足底皮肤缺损8例,并发皮肤窦道6例,合并跖骨缺损4例。皮肤缺损面积2.5 cm×3.0 cm~7.5 cm×12.0 cm。车祸伤187例,机器挤压伤25例,爆炸伤2例。切取皮瓣面积3.0 cm×4.5 cm~8.0 cm×12.5 cm,皮瓣血管蒂长6 cm~15 cm,蒂宽2 cm~3 cm。 1.2 治疗 Ⅰ型跖骨骨感染,内固定取出后,改石膏外固定,应用敏感抗生素2~3周后,骨感染治愈。对于Ⅱ型、Ⅲ型跖骨骨感染,创面清创,去除坏死软组织及死骨后,残留创面应用皮瓣移植修复。借助显微镜进行清创,以便能更好的分辨正常和坏死组织,为组织瓣的移植提供较好的着床。根据其皮肤缺损的大小及部位,设计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创面。带血管蒂的皮瓣均选用邻近的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主要用于Ⅱ型跖骨骨感染的治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全部用于Ⅲ型跖骨骨感染。具体皮瓣应用见附表2。留置观察窗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皮瓣蒂部及皮瓣下均放置引流。术后持续静滴广谱抗生素10~14 d,至体温正常。常规应用解痉、抗凝及疏通血管治疗3~6 d。患者卧床休息14 d,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其中25例行术后持续冲洗引流,直到引流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置管冲洗时间6~14 d,平均7.8 d。无骨折者石膏托固定3周以免皮瓣滑动,有骨折者石膏固定直到骨连接。皮瓣供区均采用中厚皮植皮术。 1.3 结果 19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术出现远端部分皮肤坏死,后经换药处理后,骨感染及伤口自然愈合。2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拆除张力较高处的缝合线,同时予以皮肤小切口放血后,皮瓣顺利成活。187例皮瓣修复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2例伤口Ⅱ期愈合,1例伤口Ⅲ期愈合。皮瓣供区中厚皮植皮均完全成活(图1~4)。 1.4 随访情况 经1~10 年,平均3年随访,骨感染无1例复发。所有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术后的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无明显臃肿,无溃疡复发。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术后的足背感觉恢复良好,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的足背感觉较差,无温痛等浅感觉。2例侧胸皮瓣移植术后及1例下腹部皮瓣移植术后,皮瓣较为臃肿,3个病例均在皮瓣成活3个月后予以皮瓣整形术。所有病例均恢复了前足功能,患足能够负重行走。术后供区出现触觉及痛温觉消失,3~6个月开始逐渐恢复,均为障碍区周围向中心恢复。表1 跖骨骨感染分型(略)表2 皮瓣修复术病例统计(略) 2 讨 论 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由于跖骨骨外露及骨感染的位置较为特殊,在 应用 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时,均采用了逆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本组病例中之所以有较高的成功率,除了注意皮瓣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外,还特别注意了手术中细节的把握。首先,血管蒂的剥离不宜过于剥露,要带上完善的深筋膜与血管束连系,其蒂部均带有宽度超过1 cm的筋膜瓣,以保证皮瓣的充足血运[1]。其次,操作中应严格按皮瓣解剖层次进行分离,防止皮瓣、筋膜、肌肉三者发生分离,造成皮瓣坏死。在皮瓣切取中,注意观察皮瓣颜色及其出血情况,以颜色红润,边缘出血活跃为佳。皮瓣血运不佳时,切忌强行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