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迅、胡适为例浅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婚恋.docVIP

以鲁迅、胡适为例浅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婚恋.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鲁迅、胡适为例浅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婚恋.doc

  以鲁迅、胡适为例浅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婚恋 (原名) 历史 “中间物”的炼狱——以鲁迅、胡适为例浅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婚恋 五四时期是 中国 社会 的大变动时期。这时,从封建 教育 制度中挣脱出来,接受了近代西方教育的新式知识分子已具相当规模,构成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以先觉者的身份登上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大力宣扬西方的 科学 、自由、民主、人性解放等思想观念,与坚如磐石的传统社会奋力抗争,担负起唤醒民众,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追求婚姻自由方面,他们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面临着整个社会的巨大压力以及自身难以摆脱的文化性格弱点。诸多阻碍使他们饱受了作为历史“中间物”(鲁迅二十年代中期提出此概念)的痛苦。鲁迅、胡适、陈独秀、郭沫若、徐志摩、郁达夫、茅盾等众多知识分子,都曾为摆脱旧式婚姻,追求自由恋爱,实现自身的解放而作出挣扎,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曾因此而倍感矛盾与彷徨。近年来,众多学者都注意到,他们的婚恋苦恼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打上了 时代 的烙印。对此现象, 研究 者们充分运用了社会学、历史学、心 理学 等多学科的 方法 ,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如沈卫威对五四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及人格的剖析,吴俊对鲁迅个性心理的研究,王晓明对鲁迅等知识分子精神痛苦的揭示等等,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 问题 与新见解。在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选取了鲁迅和胡适,两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对这一知识分子群体的婚姻与恋爱进行 分析 ,以求体味那一代知识分子独特的心路历程,加深对那个新旧交替、错综复杂的社会的理解。  一、难以偿还的“旧帐” (一)鲁迅:“肩住黑暗的闸门”11、 难逃母亲的“神矢”1898年,鲁迅18岁那年到南京读书时,母亲就为他向小舅父的大女儿琴姑提亲。但后来由于长妈妈说他二人生肖相克要犯冲而作罢。当时的鲁迅对这次提亲毫不知情。这年年底,鲁迅的四弟因病夭折,母亲在丈夫死后两年又遭此丧子之痛,极度的悲哀,她对在外读书的鲁迅更加思念了,并再次为他向周玉田的大儿媳妇谦少奶奶提亲。谦少奶奶将玉田夫人住丁家巷的内侄女儿,21岁的朱安说给鲁迅的母亲。双方一拍即合,母亲立即开始按绍兴传统风俗为儿子张罗婚事。当时在南京新式学堂读书的鲁迅,阅读了大量林纾译的西洋小说,更接触了《时务报》、《天演论》和《法意》等进步书报,逐渐产生了进步的、革命的观念。当他得知这桩婚事时,立刻写信反对。但在那时普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俗下,母亲坚持自己的主张,认为无故退婚对朱家声誉不好,将来朱安更无法嫁人。恪尽孝道的鲁迅考虑到母亲半生的悲苦,不忍使母亲伤心;他又想到自己常年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让母亲多一个说话陪伴的人也好。于是他只能违心地答应,但仍想尽量将这桩婚事改造得符合理想,要求朱安放足并进学校念书。然而,这两项要求却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朱安所不能接受的。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接受了更多的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同时又受尽了弱国国民的屈辱,于是他积极参与到革命先驱们组织的反清斗争中。而母亲却一再写信来催他回去完婚。在极度压抑的个人烦闷和沉重的民族危亡感中,他毅然剪掉了脑后标志着民族耻辱的发辫,拍了一张断发照赠给许寿裳并在照片背后题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他已深感自身无力逃脱封建礼教的“神矢”,只能像裴多菲那样为了祖国的自由抛下自己的爱情与生命。1906年,他的一位同乡看见他帮一位日本少妇抱孩子误以为他已在日本结婚了,把消息带回了绍兴,使得谣言四起。母亲更是三天两头写信催他回去,逼得他寝食不安,非常苦恼,甚至患了神经衰弱。最后在“母病速归”的电报下,他被骗回了绍兴成亲。7月26日,婚礼这天,在母亲幸福满足的笑容中,他像木偶一样听人摆布,装上假辫子,完全按绍兴旧式结婚仪式举行了婚礼。当他揭开新娘盖头时,只见朱安已年近三十,两眼深陷,长脸大鼻,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而且前胸干瘪,再加上三寸金莲,看上去像一个发育不全的人。他“脸上有些阴郁,很沉闷”(周冠五谈话记录)2。回洞房后,他一夜没睡。第二天,佣人王鹤照见他一早从洞房出来,脸上有一块显眼的青色——他的眼泪流在蓝布被面上染到脸上的。他就这样“在母亲所导演的一场以喜剧形式出现的人间悲剧中扮演主角了”。32、名义的夫妻与可怕的牺牲婚后四天,他借口 学习 功课忙,带周作人离开家乡赴日本。从此一去三年,没给朱安写过一封信。他与内山完造谈到朱安时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4在和许寿裳谈及时说:“这是我母亲给我的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51909年,从日本回国后,他仍旧难以面对裹着小脚、抽着水烟的朱安,面对这苦涩无爱的旧式婚姻。他在杭州、绍兴任教时住在学校里,只偶尔回家探望母亲,从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