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义.doc

  明代徽州批契与其法律意义 在现存的大量徽州文书中,保存着一些被称之为“批契”的契约文书,同时还有许多徽州土地买卖文书在述及土地来源时,有“承祖批受”、“承故夫批受”、“承妻伯批拨”、“承外祖批产”、“承父批受”等各种情况〔1〕。批契作为财产转移的一种 法律 文书,它书立的方式、反映的 内容 、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具有什么特点?它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本文拟利用徽州文书中的批契以及有关的土地买卖文书对以上 问题 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一、现存的明代批契   批契是土地所有者为将土地批给指定的继承人而立的文契〔2〕。以“批受”的形式转移财产,宋代就已经出现。《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多次出现过“批贴”、“批付”等称呼〔3〕。明代的   二、批契的特点与其所发生的领域   根据以上 内容 可以看出,以批契形式进行财产转移主要发生以下三个领域。   (一)从批契1、批契2可以看出,这两张批契带有明显的遗嘱文书性质。它们是谢翊先临终之时,对于其后事(主要是财产)的安排。它是以谢翊先个人意志表现出来的单方面 法律 行为,批契采用的是单契的形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批契与徽州文书中大量存在的分家书是不一样的。分家书(又称分书、标书、标单、分家合同等)是必须经由族众、长辈合议,按照习俗、惯例进行分割,它是由多人共同画押,常常采取合同契方式。而批契则是以个人意志表现出来的,将财产批给指定的继承人而书立的文契,以保护指定继承人的权益,避免日后“争讼”。因此批契1、批契2具有遗嘱文书的性质。   (二)批契是一种预先处置家产的文书,带有“生前继承”的性质,批契3、4、5、7就是这种性质的文书。这几张契约都是立批契人在世时,预先将其财产的一部或全部批给其儿子、女儿、女婿或者侄儿,使其子侄在批契人在世时就拥有一部分家产。在传统礼制下,一般家庭“父母存,……,不有私财”〔17〕, 理论 上不存在着生前继承 问题 。秦汉时期,生前继承曾一度合法化〔18〕,唐律则明文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又规定:“若祖父母、父母令别籍及以子孙妄继人后者,徒二年,子孙不作。”〔19〕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生前继承”行为。元朝时规定:“如祖父母、父母在,许令支析者听,违者治罪。”〔20〕到了明代,法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同时还规定:“须祖父母、父母亲告乃坐。”〔21〕元明两代,法律并不限制受父母之命而“别籍异财”的行为,所以清人薛允升评论明律时说:“以别籍异财为无足轻重之事矣!古今风气不同如此。”〔22〕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当时民间父母尚在,而子孙自己拥有财产的现象也是很多的。当然,这种以批受形式获得的财产,受批的子侄在处置该财产时,还应得到立批契人或相关之人的同意或认可。例如,成化十一年,休宁县胡瑾在出卖其父亲批与的“无粮荒塘”的卖契中,胡瑾的父亲胡家祥作为“主盟”在契约中签字画押〔23〕。还有“建文三年休宁胡社卖田赤契”,由于胡社出卖的土地来源于“妻伯朱铁干批拨”,所以契中写明了“同妻母李氏商议”〔24〕。可见,处置“批受”而来的财产,常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就批契6而言,这是一种家族内部的捐赠行为。批契6是程宗尧想到其侄儿和侄孙家境贫寒、读书无资,因此将其田产的一部分批给其侄儿与侄孙,“以为灯油纸笔、考费之资”,这是一种“义举”。这种“济弱抚贫”的行为,在宗族制度盛行的徽州地区是屡见不鲜的。而批受成为实现赠与行为的财产转移的方式之一。   从以上的 分析 可以看出,批契作为实现财产转移的法律文书,它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财产转移的无偿性,因此,“批受”多发生于家族内部,亲戚之间,它既不同于土地买卖,也与家产分析有着许多不同。从现存的大量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出:有明一代,至少在徽州地区,“批契”作为一种成熟的法律文书,在财产(主要是不动产)转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16〕此类文书见于《明清徽州 社会 经济 资料丛编》第1辑( 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88年版)的有:“宣德元年祁门县谢桢详等卖山赤契”、“正统四年休宁县汪存义卖田赤契”、“正统十一年休宁县吴云卖田赤契”。见之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的有:“建文三年休宁胡社卖田赤契”、“永乐十三年祁门李永成等卖山赤契”、“成化十一年休宁胡瑾卖塘赤契”、“正德七年黄镒卖田赤契”、“嘉靖四十二年王兴旺等卖山白契”、“万历十年郑天章卖田白契”。   〔2〕周绍泉:《徽州文书的分类》,《徽州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3〕《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试举几例:“罗柄户计税钱伍拾余贯,正室无嗣,有婢来安生子一人。尝以批贴付之,谓吾年六十,不为继室所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