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赤壁丹崖地貌之分类-丹霞地貌.doc

略论赤壁丹崖地貌之分类-丹霞地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赤壁丹崖地貌之分类-丹霞地貌

略论赤壁丹崖地貌之分类 潘 江 (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 北京 100034)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顾丹霞地貌的“定义”。建议:无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的赤壁丹崖地区之丹霞地貌,从广意的丹霞地貌中区分出来,称之谓丹崖地貌及丹丘地貌。并分析了形成丹霞地貌的内因与外因,共同具备的因素。 关键词: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 陆缘碎屑岩相红层 赤壁丹崖 丹霞地貌 丹丘地貌 1 丹霞地貌概念之回顾 目前广泛采用的丹霞地貌一词,六十余年前陈国达首称“丹霞地形”(1939)[1]。二十多年后,直到1961年黄进(李见贤)提出其“定义”之后,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2]。1988年8月黄氏又具体描述为:“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紫红色砂、砾岩层之上,沿岩层垂直节理由水流侵蚀及风化剥落和崩塌后退,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赤壁丹霞为特征的一类地貌”[4]。 1992年黄进、陈致均、黄可光[3]等将其概念再次简化为:“由红色砂砾岩形成的赤壁丹崖及其有关地貌称为丹霞地貌”,“红色碎屑岩陡崖及其有关地貌称为丹霞地貌”[3]。 1993年彭华提出红色碎屑岩应加上“陆相”的限制,“定义”为“发育在红色陆相碎屑岩基础上,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5]。并在1994年再次撰文讨论其概念[6]。 1995年黄进将概念再次修改为“有丹崖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称为丹霞地貌”[7]。 1996年黄可光认为:“由红色陆相碎屑岩组成,具有陡峻坡面的各种地面形态”[6]。 1994年罗成德还提出丹霞地貌的“丹崖”高度应大于10m,陡崖坡应在60度以上[6]。 1999年刘尚仁认为,“丹崖赤壁的陡崖必须高于10m。凡达不到此标准者应视为红层低山或红层丘陵。作者同意刘氏的建议,称之谓丹丘地貌。 1999年彭华综合归纳了各家的见解:“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为丹霞地貌[8]。” 从上述研究简史来看,关于丹霞地貌的概念之讨论,已长达六十年之久。1988年黄氏的“定义”是可取的,作者基本赞同。 2 形成峰林地貌之基本条件与因素(内因与外因) 这里所说的峰林,除本文讨论的丹霞地貌之外,含花岗岩构成的,如黄山等;碳酸盐类的喀斯特石林(如云南)、桂林的峰林;武陵源的泥盆纪石英砂岩峰林;云南第四纪的土林等。 本文所称峰林地貌的含意,广指在较大面积内有台地、峰墙(石墙)、峰丛、石峰(石柱)组成的峰林的存在,有的地区在周边还有小片的或个别的风化残余石柱的存在,象征着已进入老年期。而这些造形奇特的地景(landscape)是风景名胜的泉源,发展生态旅游之佳区。本文所说上列各类峰林地貌的形成,基本经历了下列过程: 原始台地(平台)→峰墙(石墙)→峰丛→石峰(石柱)→峰林→残余石柱 上述各类峰墙、峰丛、石柱的独特造形,地貌之差异,受内因控制,即岩性、颜色、地质时代等。岩性系指岩石类别;物理与化学性质,含结构、构造、胶结物的组分、抗风化的程度、抗压的强度、硬度、沉积相(陆相、海相、陆源滨海相、河湖相等)。化学组分,是碳酸盐岩?还是碎屑岩?碎屑岩内含Ca量?易于受岩溶化学风化作用的程度与速度?总之,各类之间有独特之区别。上述内因是主要因素与条件,是自身所具备的性能。地质背景是外因。 形成各类峰林地貌与所处的地质背景,内外地质动力的作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这些外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共性、普遍存在,归纳起来有下列几条: (1)岩石较为坚硬,胶结物不易风化,方能向石柱、峰林方向发展。 (2)岩石之单层厚度为中层至厚层(花岗岩受水平节理的制约),其中夹易风化的薄层很少,若有坚硬的不同岩性的薄层,则所形成的石柱造形,将更为奇特,为差异风化的结果。如武陵源在中原层浅色石英砂岩中夹有紫红色薄层赤铁矿的石柱,均非常秀丽。若在其坚硬的石英砂岩之下伏的志留纪软泥岩被冲刷,这些石柱就要被流水或特大景雨冲倒,不复存在。 (3)地层层面近水平或低角度(花岗岩等非沉积岩为水平节理面),因处于高角度之物体易于受外动力而崩塌、塌方。 (4)垂直或近垂直节理面发育,因为近垂直的物体立面,呈柱状的不易倾倒,中心稳。如广东丹霞山的阳元石,武陵源的御笔峰,云南石林的阿诗玛、十八相送等石柱。 (5)区域性定向断裂很发育,水平状的岩层被外动力切割断裂为有规律的较小物体,在一定方向、方位处易于被水动力、地震造成塌方,泥石流等,而且多先发生在破裂带。尤其是断裂和节理相复合带。而地质体的中心部位抬升之后,则易成为峰墙、峰丛、石柱等。 (6)地壳的间歇性抬升(以上升垂直运动为主)明显,持续时代长,其速度与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相协调,或稍慢,或稍快为宜。间歇性抬升是形成上述地貌的主要内地质动力。 (7)气候条件亦非常重要,含气温、降雨量、湿度等均促使岩石风化,起外地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