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辽中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docVIP

浅论辽中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辽中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doc

浅论辽中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文化内涵   摘要:以辽中县农民画的设色特点为例,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特点及文化内涵,运用文献研究和例证相结合,论述民间美术色彩这种文化语言,更直接地使创作者与群众进行直接对话。古人独有的色彩观念,使中国色彩区分于西方的“色调”理论,正是因为中国色彩有自己的调色、赋色法则,才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并赋予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066-02      个人简历:吴广福:男,满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沈阳市辽中县人,1980年在辽中县生产资料公司做宣传工作,1980年――2010年在辽中县文化馆工作,现为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辽中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其作品《乡音》,被选入辽宁省农民画收藏;获奖作品《床前明月光》在“沈河杯”沈阳市第二届计划生育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中入选并获二等奖;入选作品《春》,在第四届沈阳艺术节国画展览中入选;获奖作品《收获》,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的“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展”中荣获三等奖,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辽宁省书画作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编入获奖作品集。      色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经验和思想在色彩应用过程中的显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美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性。色彩作为其重要的构成元素,是人们寻求精神上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以不同的色彩表达特定的观念,反映了民族民间美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延续和发展。民间美术色彩深层次地体现了作者与群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   一、辽中县农民画中色彩选择的特点   辽中县农民画在我国整个民间艺术的庞大体系中可称得上是独放异彩。画风粗犷豪放,构图饱满稚拙,用色单纯夸张,具有清新浪漫的生活气息。辽中县农民画贴近生活,多以描绘人民丰收的景象,节日的欢腾,幸福的家庭等,使每一个观赏者都能够感受到激昂的情绪和自豪的心情。辽中县农民画,粗犷中蕴涵着细腻,浓艳中蕴涵着淡雅,稚拙中有着精巧。   单纯明快与夸张刺激的色彩表现是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显著特点。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现着充分的饱和度。红、黄、蓝、白、紫等鲜亮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正是民间艺术单纯明快的装饰性色彩的充分体现。以具有代表性的辽中县农民画设色体系来说,“色要少,还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这是辽中县农民画用色的简要口诀,由此体现了民间美术用色简练的特征。辽中县农民画诀亦云“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都体现了民间美术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特征。这种纯粹的色彩运用,使农民画色彩醒目而和谐。其色彩搭配,运用大色块的红丹与品蓝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而小色块的竹绿、品桃、紫黄色加上墨线稿的穿插,使画面色彩响亮而又简洁明快。用色虽然只有五种色彩的搭配,极为单纯简练,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是民间美术色彩选择的主要倾向。人们喜爱色彩,往往喜爱有一定纯度的色相,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可以满足人们对色彩感的不同要求。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色彩调配形式,运用色彩对比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中,补色对比在民间美术中应用尤为广泛,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体现着朦胧的补色感知,极力显示对比色特有的张力和刺激性。   当然,民间美术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统一和谐。所谓“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就表露了追求统一性的色彩意识。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受到整个审美意识的制约。   二、辽中县农民画中的色彩文化   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民间习俗的影响下,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显现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特征,从而造就了民间美术色彩的热烈喜庆的气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色彩是民间艺人和群众进行对话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一)装饰功能   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是为了饰美娱目。特别是装饰性较强的农民画作品,其彩色是极富代表性的,用色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突出吉祥喜庆红火热闹的气氛。画中配色口诀:“红与黄,喜煞娘”,“要喜气,红与绿,要求扬,一片黄”等都体现了这种心理,富有节奏的对比,同时又讲究和谐统一,色彩整体效果鲜艳、热烈、轻松、明快。当然,除了对比热烈、色彩浓重的农民画,也有追求雅致调和的色彩效果,这类农民画在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后,常以粉蓝、粉绿、灰色、金色等加以调和,又用墨线加以衬托和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