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第四章 采暖与供热要点
4 采暖与供热
4.1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
4.1.1 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应符合国家有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的要求。
4.1.2 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应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遵守有关规定的限值。
4.1.3 设置分户式采暖和暂无条件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其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按表4.1.2-1要求执行。
4.1.4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Ro·min按下式计算:
Ro·min=A×(tn-tw)×α/Δty×αn
式中 Ro·min ——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
A —— 安全系数,根据室内外温差的大小取1.05或1.10;
tn ——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即冬季室内采暖设计温度;
tw ——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表4.1.4-1取值;
α —— 室内外计算温差修正系数,按表4.1.4-2确定;
Δty ——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4.1.4-3确定;
αn ——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按表4.1.4-4确定。
表4.1.4-1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tw(℃)
类型 热惰性指标D值 tw的取值 I D6.0 tw=twn II 4.1~6.0 tw=0.6·twn+0.4·tp.min III 1.6~4.0 tw=0.3·twn+0.7·tp.min IV ≤1.5 tw=tp.min 注:表中twn和tp.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
表4.1.4-2 温差修正系数α
围护结构特征 α 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 1.00 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 0.90 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1~6层建筑) 0.60 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7~30层建筑) 0.50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 0.75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 0.60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 0.40
续表4.1.4-2
围护结构特征 α 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0.70 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0.40 伸缩缝墙、沉降缝墙 0.30 防震缝墙 0.70 表4.1.4-3 允许温差Δty(℃)
建筑物及房间类别 外墙 屋顶 居住建筑、医院和幼儿园等 6.0 4.0 办公建筑、学校和门诊部等 6.0 4.5 室内空气潮湿的公共建筑
当不允许墙和顶棚内表面结露
时
当仅不允许顶棚内表面结露时
tn-t1
7.0
0.8×(tn-t1)
0.9×(tn-t1) 公共建筑(上述指明者除外) 7.0 5.5 注:表中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1——在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露点温度,℃。
表4.1.4-4 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换热系数Xn
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 αn [W/(m2·℃)] 墙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2时 8.7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0.2h/s≤0.3时 8.1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 7.6 有井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 7.0 注:表中h——肋高(m);s——肋间净距(m)。
4.1.5 当居住建筑、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建筑物的外墙为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外墙的最小传热阻应在4.1.4条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附加,其附加值按表4.1.5的规定采用。
表4.1.5 轻质外墙最小热阻的附加值(%)
外墙材料与构造 建筑物在连续供热管网中 建筑物在间隙供热管网中 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 15~20 30~40 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混凝土的墙体 20~30 40~60 平均密度小于500kg/m3的轻质复合墙体;外侧为砖或混凝土、内侧复合轻质材料(岩棉、矿棉、石膏板等)的墙体 30~40 60~80 4.1.6 处在寒冷和冬冷夏热地区,且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门诊部等公共建筑,当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4.0时,应对其屋顶和东、西外墙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242-201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讲座.pptx VIP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pdf VIP
- 七年级的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doc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卷版).pdf VIP
-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VIP
- 厂区零星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应急管理部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专题宣贯学习.pptx VIP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归纳.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