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控制技术--锚杆要点
煤巷高强预应力支护技术 指能够在支护构件和顶板间实现明显超过松散岩体自重的预张力、形成顶板预应力承载结构,并有效控制顶板离层的高强支护技术.这是有别于低强度低初锚力的锚杆支护阶段和高强度低初锚力的锚杆支护阶段的一个相对的阶段性概念,是锚杆类支护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低强度低初锚力的锚杆支护阶段 高强度低初锚力的锚杆支护阶段 高强度高预拉力的锚杆支护新阶段 传统的机械式点锚固锚杆←→ 高强树脂锚杆 1945~1950:机械式锚杆的研究与应用。 1950~1960:采矿业广泛采用机械式锚杆,开始对锚杆进行系统研究。 50~60年代,机械点锚固锚杆使用局限使锚杆支护出现徘徊, 1960~1970: 发明了树脂药卷,引发锚杆技术的一次革命,树脂锚杆在矿山得到应用。随后树脂全长锚固锚杆的发明应用使它成为80年代以后的主要支护形式。 1970~1980:发明管缝式锚杆、水力账管式锚杆并应用,研究锚杆新的设计方法,长锚索产生。 1980~1990:混合锚头锚杆、组合锚杆、桁架锚杆及各种特种锚杆得到应用,树脂锚固材料得到改进。 锚固技术取得突破 锚杆支护材料强度迅速提高 20世纪80年代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取得快速发展 80年代末期,引进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 主要推广全长树脂锚固锚杆,强调锚杆强度要高。 其锚杆设计方法是将地质调研、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考察,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锚杆支护系统的设计方法。 90年代中期,中等稳定以上条件树脂锚杆研制成功并大范围推广应用 90年代中期,受美国锚杆支护技术影响 高强度 高预拉力 大排间距 支护领域的专业化、产业化 我国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锚杆加工 锚杆加工粗糙、结构单一、规格单一、品种单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在锚杆产品加工方面没有形成产业化、系列化、多样化,不能满足煤矿锚网支护日益发展的需要。这是制约煤矿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掘、支、运不配套,巷道掘进速度较慢,工效低 常常低于架棚巷道速度,制约了锚杆支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机具不能满足特殊条件的施工要求 困难的地质条件下支护效果仍不甚理想 “九五”以来煤巷高强螺纹钢树脂锚杆支护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式点锚固锚杆←→ 高强树脂锚杆 已解决的问题 支护系统的强度问题 锚杆与围岩的锚固技术 形成了理论到实践的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 安全可靠性问题 锚固技术取得突破 锚杆支护材料强度迅速提高 顶板的稳定问题仍很突出 锚固区外的弱面离层是高强锚杆支护技术面临的一大挑战,必须围绕确保大大减缓顶板离层或根本消除离层这一中心开展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才可能取得突破。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时有发生 国外锚杆支护的发展现状—成功经验 采用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制造锚杆,加工精细,将锚杆作为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商品化,而不是简单的支护材料,并形成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系列化产品。 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的设计方法 有比较可靠的配套机具,采用掘锚一体化联合掘进机或性能良好的单体锚杆钻机,满足施工要求,并能实现快速掘进。 采用可靠的监测手段。 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质量监测,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善的锚杆支护技术体系。 类比 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回采面支护的演进 木点柱←→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支柱(液压支架)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梁板结构←→预应力平板结构 安全:安全可靠性要求更高,“零死亡率”是研究锚杆支护技术的首要目标。 快速:成巷速度必须与快速推进的现代化长壁综采相适应。 高效:在服务期间不进行任何翻修即能满足长壁面生产所需的有效断面,并努力简化回采动压影响期间的超前加强支护,最终取消加强支护。 锚杆支护的效益更多地表现在对采煤的贡献上。“安全”和“支护效果”已经取代“支护成本”成为支护技术先进性和支护设计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 目前主导的锚杆支护技术(主要是“九五”期间完成的煤巷高强螺纹钢树脂锚杆成套技术)不能满足上述目标。 高强预应力支护思想的提出 高强预拉力(锚杆)支护体系 高性能(预拉力)锚杆支护 小孔径预拉力短锚索支护 钢绞线预拉力桁架支护 M型钢带 组合支护 第一种技术:高性能(预拉力)锚杆 问题:锚杆应该具有那些性能?实际受力状况? 过去主要围绕强度开展研究; 现在进一步围绕锚杆的承载性能开展研究 更全面理解强度的内含: 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系统强度 锚固性能:三径匹配 结构和安装性能:实现预拉力 承载性能:理论支护强度、实际支护能力、有效支护强度、初始支护强度 高性能(预拉力)锚杆 高性能(预拉力)锚杆特征 1)锚杆杆体表面结构优化,实现高粘低阻 2)杆体强度和延伸率符合要求 3)外端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