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课程和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 第一讲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涵义溯源 1.唐代:孔颖达、颜师古、贾公彦《五经正义》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为“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以法制。”——“课程”指“寝庙”或社会治理大业,不包含现代课程涵义。 2.南宋:朱熹语“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等——主要指功课及其学习进程,与现代涵义接近。 (二)近代西方课程概念 英语单词CURRICULUM,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1589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率先作为“课程”概念,定义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一般解释为:“课”指课业,即教学内容;“程”指程度、程序、进程。 课程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三)当代课程涵义的新发展 20世纪在世界性的课程改革大潮中,人们对课程的研究日益深入,形成三种不同见解: 1、课程就是学科内容 2、课程是教学的目标或计划 3.课程就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历史教学论》P2-4) (四)20世纪70年代后的主要趋势 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 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 价值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 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 程并重 5、注意“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注重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奥利弗从十三点归纳课程本质观: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 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课程是教材内容; 课程是学习计划; 课程是一系列的教材; 课程是科目顺序; 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课程是学习进程;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课外活动、辅导及人际交往; 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课程是学校全体职工所设计的任何事情; 课程是个体学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的经验。 3、中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 施良方认为:课程编制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其具体阶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设计。 六类: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观 (《中学历史课程与课程标准》P20-23) 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 一、课程的含义: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二、课程结构的要素 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 三、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认知经验要素:是新生一代需要掌握的人类科学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有关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的经验。 道德经验要素:是年轻一代需要继承的社会主义道德中最基本的观点、品质和行为习惯。 审美经验要素:是社会主义新公民需要学习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关于审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点。 健身经验要素:是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获取的前人关于健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习惯。 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的方式 四、课程的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和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 横向维度:指各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组合。如(1)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2)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会活动 纵向维度:指课程内容的不同质量在纵向上的结构。 五、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种类或方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则有不同的类型。 按照知识体系的分类方式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按照课程组织的重心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按照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重视个别(个性)差异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可从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第二讲 典型课程论流派(一) 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有独特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体系;二是有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三是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