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粘土桥渡冲刷天然资料分析报告(共5篇)
粘土桥渡冲刷天然资料分析报告(共5篇)
:粘土 冲刷 分析报告 资料 分析报告怎么写 分析报告范文 地税绩效考核分析报告
篇一:大洞子渡改桥施工图设计报告
设 计 说 明
1 概述
1.1 任务依据
(1)《忠县石宝镇大洞子渡改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月);
(2)《忠县石宝镇大洞子渡改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7月);
(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4) 与桥梁施工图设计有关的基本资料或文件; (5) 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条文及部颁有关规程、规范。
1.2 工程概况
大洞子渡改桥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跨越纳溪河,两岸连接石宝镇共和、万松两村。桥址处为原农村库周交通规划的纳溪河大洞子渡口。大洞子渡改桥桥跨布置为63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梁总长188m,桥面总宽8.5m。
1.3 测设经过及过程简述
受重庆市忠县交通委员会的委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本项目设计工作。2012年04月,我院项目组设计人员与忠县交通委员会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一起,对桥位区域进行了现场查勘。2012年06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2012年12月由扬子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组织召开了初步设计技术审查会。根据审查意见
于2013年1月完成初步设计修编工作。2013年7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 2014
年2月根据施工图咨询意见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1.4 对初步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本次施工图设计技术标准,推荐桥型方案和主要结构尺寸均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和评审意见执行。
2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1 气象、水文
根据重庆市忠县气象资料表明:忠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18.2mm,年最大降水量为1625.5mm,最大日降水量达237.10mm,降水量分配不均。丰水期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9月,并常有雷阵雨和暴雨,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年平均降雨日148.3天。12月至次年的2月为枯水期,其余季节为平水期。该区极端最高温42.1℃(1972年8月26日),极端最低温-3.7℃(1955年1月2日),历年最大积雪厚度5cm,最大瞬
时风速33.3m/s,风向多成ESE及ENE,历年最高气压1020.3毫帕。据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年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2.9℃,平均气温18℃,无霜期334天,年均总降雨量1193mm,,年平均绝对湿度17.5%,年均相对湿度80%,主导风向西北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三峡库区忠县1/50水位为175.3m (吴淞高程)。
2.2 区域地质与地震
工程区位于四川台坳川东平行褶皱带方斗山背斜内,区内无区域性断裂通过。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2001年版),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对应地震烈度为Ⅵ。三峡工
程水库蓄水后,水库诱发地震对工程的影响低于正常构造地震的影响。 2.3 地形地貌
忠县地处川东低山丘陵平行岭谷区东缘,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形态主要为坪状丘陵,山脊走向NE30°~40°,山顶大多呈浑圆状,分布高程200~500m,地形坡角一般 20°~30°,局部为陡坎。
桥址区处于汝溪河一级支沟纳溪河上,距下游沟口约500m。纳溪河在桥址区流向约240°,主泓偏左岸,桥址下游约230m处河道发生转折,转向310°。桥址区纳溪河河谷总体呈左陡右缓不对称的“U”型,谷底最低高程约134.78m。勘察期间(水位154.20m左右),水面宽100.0~110.0m;175.30m(吴淞高程)三峡水库忠县正常蓄水位时,水面宽150.0~160.0m。
桥址区纳溪河两岸山体走向主要呈NE向,山顶高程一般251~330m,两岸岸坡均为自然斜坡,其中左岸斜坡坡面总体较为顺直,地形坡度25°~35°;右岸斜坡坡面总体上缓下陡,高程184.5m以下地形坡度50°~55°,高程184.5m以上地形坡度20°~32°。
2.4 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测绘及勘探揭露,工程区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冲洪积层(Qpal)及残坡积层(Qe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现将各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
冲洪积层(Qpal):为灰黄色粉质粘土,稍湿,呈软塑~软可塑状,局部流塑状。主要分布于纳溪河两岸水位变动带内的凹岸缓坡地带,厚1.5~3.0m;
残坡积层(Qedl):为灰黄色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含量一般5%左右,直径0.5~2cm,次棱角状;粉质粘土多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