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docVIP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doc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在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崛起及其中心位移的过程中,地方高等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及其大众化的进程中,地方高等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认真总结国内外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实践,坚持科学发展,办好地方高教,强化其基础地位,发挥其主体功能,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关键词: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地方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2. 民国时期   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催生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以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1917年,蔡元培柄政北京大学后,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将一所旧式科举大学改造为可与柏林洪堡大学相比肩的现代新式大学。至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前夕,全国共有高校79所,其中官方认可的高校52所,包括国立高校24所、省立高校10所、私立高校18所,地方院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9.62%。至1936年抗战前夕,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08所,其中国立高校26所,省立、市立、私立(含教会大学,下同)等地方高校82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5.9%。至1945年抗战胜利,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41所,其中国立高校56所,省立、市立、私立等地方高校85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0.28%。至1949年政权更迭,全国共有高等院校223所,其中国立高校85所,省立、市立、私立等地方高校13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1.88%。总之,民国政府前后经营37年,地方高教在其高等教育系统中始终占有主体地位。   3. 建国以后   20世纪中叶,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扫晚清、民国高等教育的陈规旧习,将南京政府遗留下来的各类高校逐步改为公办,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即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和有关业务部委直接举办和管理。1956年后,随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办学管理重心开始下移,由条条办管转向块块负责,地方高教担负起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任。至1958年,全国共有高校229所,其中187所归由地方政府举办和领导,占全国高校总数的81.66%。三年大跃进时期,办学管理权进一步下放,各地竞相盲目办学,高校数由1958年的229所窜升至1960年的1289所,后调减至1965年的434所,并实行条块办学,分级管理,即教育部直属高校34所,中央业务部门所属高校149所,各省、市、自治区主办并管理高校251所,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7.83%。文革十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国务院各部委所属高校大都交由地方管理。其后,渐次恢复条块办管体制。至1978年,全国共有高校598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38所,中央业务部门所属高校217所,各省、市、自治区主办并管理高校343所,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7.36%。   4. 改革开放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政府单一的办学体制进行了系统而卓有成效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步走上统一领导,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多渠道、开放性、多样化发展的轨道,地方高等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中断近30年的民办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1985年以后,高等教育逐步实施中央、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1998年以后,进一步实施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办学、以省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新体制。至2000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1041所,其中地方高校925所,占88.86%;全国普通高校共有在校生543万人,其中地方高校在校生为380万人,占69.98%。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地方化,院校建设逐步向地级市延伸。至2007年,全国333个地(市、州)级行政区中,有220个设立本科院校,占地级区划的66.07%。与此同时,自1977年文革后从而也是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北京自修大学建立以来,特别是2003年9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后,民办高等教育获得新生,依法前行,成为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至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其中民办高校640所(含独立学院322所),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30%。   5. 世纪之交   20与21世纪之交,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步入大众、创造发展奇迹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此间,以传统地方高校、新建地方高校和原中央部委划转地方的行业性高校为主体集合而成的地方高等教育承担了主要任务、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数据显示,1998至2006年,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年均增长率为74.7%,远远高于同期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在校生数10.7%的年均增长率。1998年,地方普通高校数为686所,在校生为1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