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太溪、三阴交2肾气方针补关元(阳虚重加灸).PDFVIP

、双太溪、三阴交2肾气方针补关元(阳虚重加灸).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太溪、三阴交2肾气方针补关元(阳虚重加灸)

/search/onedoc.aspx?id=16627 27K 2009-8-28 李传歧针灸处方摘要 以前李建初版主曾经讲过这个针灸对应汤药,近日恰好在温针灸斑竹空间见到,就转过来了: (一)补益类 1 益气补中方:补双合谷、足三里 2 益气补肾方:补双合谷、复溜 3 补益脾胃方:补双足三里、阴陵泉 4 补脾胃方:补双脾俞,胃俞 5 养脏方:补双天枢(加灸)、足三里,艾灸神阙、关元 6 八珍方:补双合谷、三阴交 7 养心方:针补双心俞、神门、三阴交 8 养荣方:针补双合谷、三阴交、神门 9 归脾方:针补双神门、三阴交 10 都气方:针补双复溜、太溪、气海 11 健脾渗湿方:针双足三里、阴陵泉,均用先少泄后多补 二、温阳类 1 右归方:针补关元(肾阳虚衰甚加灸或配烧山火)、双太溪、三阴交 2 肾气方:针补关元(阳虚重加灸)、双复溜、肾俞 3 温补脾肾方:针补关元(阳虚甚加灸或配烧山火)、双太溪、阴陵泉,艾条隔姜或附子片 灸神阙 4 回阳益气方:针补关元、气海,双合谷 5 四逆方:针补关元(加灸或配烧山火),艾条悬灸神阙,若恐针效不足可加补合谷或气海 三、清热类 1 玉女方:针补双复溜、泻双内庭 2 导赤方;针泻中极、双通里,用透天凉手法 3 清胃方:针泻双内庭、三阴交 4 清肝胆方:针泻双太冲、丘墟,火旺配透天凉 5 清胆泻肝方:针泻双太冲(或行间)、丘墟,(火旺配透天凉)、阴陵泉 6 八正方:针泻中极和双阴陵泉,透天凉手法 7 湿热方:针泻双足三里、阴陵泉 8 清燥救肺方:针补双复溜,泻双尺泽,内庭 9 清头脑方:针泻双风池,太阳,百会 四.理气血类 1.行气活血方:针泻双间使(使针感循经达胸部为佳),三阴交 2.补阳还五方:针补双合谷,泻三阴交 3.生化方:针泻双三阴交,艾条隔生姜灸关元,阿是穴(小腹部) 4.少腹逐瘀方:针泻双三阴交,针泻加艾条针上灸双归来,阿是穴 Cccccc 针灸保健二十八穴的精解及临床应用 - 针灸保健二十八穴的精解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澍欣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题词] 穴位;名医经验 针灸保健二十八穴是王照浩的首创。王照浩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是全国 耳穴治疗组组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并留校任教,师从著名针 灸专家司徒铃教授,行医 30 余年。他在继承前人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对针灸精研不辍 ,总 结创新,归纳了 “针灸保健二十八穴”。临床上多用于各种慢性虚损病症及老年退行性疾病, 具有较好的防病保健、抗衰延寿之功。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窥得一二,介绍如下。 1 穴位 (1)百劳(双) 、大椎、大杼(双) ,(2)膈俞(双) 、胆俞(双) ,(3)脾俞(双)、肾俞(双) 、命 门, (4)膻 中、中脘、气海、关元,(5) 曲池(双)、养老(双),(6)足三里(双)、悬钟(双)、太溪(双) 。 2 刺灸 2 .1 保健抗衰以点穴、浅刺、火针点刺或指压相结合。 2 .2 治病 以小麦粒直接灸或穴位注射相结合。 3 精解及临床应用 3.1 百劳为大椎穴旁开 1 寸,直上 2 寸,相当于第 5、6 颈椎旁,是椎基动脉出口处。 灸之有改善大脑椎基动脉供血之效。配合诸阳之会大椎、骨会大杼,治疗颈椎病、大脑供血 不足引起的眩晕、上肢痹痛及全身阳气衰退诸症,皆有良效。 3 .2 膈俞、胆俞为唐代崔梯氏发明的 “四花灸法”之穴,具有良好的除痰祛瘀健身之 效。可用于男女五劳七伤,虚痨咳嗽之症 。是治疗全身怪病、奇难杂症的主穴。 3.3 脾俞、肾俞为脾肾的背俞穴,有健脾补肾之功 。命 门有补肾壮阳之效。三穴配合, 多用于治疗脾肾两虚,先后天不足,诸虚劳损之证。 3 .4 膻 中为气会,可治疗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郁引起 的诸证 ,是哮喘、心绞 痛、重症肌无力、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梅核气等病症的主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又为 腑会,已故的司徒玲教授把此穴比喻为聚痰的 “痰盂”,既是治疗六腑急症的主穴,又是治 疗一切痰阻中焦、怪病 的主穴。 3 .5 气海、关元,是补肾纳气、强身固体、人体保健的要穴,可治疗一切虚损之症, 尤 以男女生殖系统之虚证为宜。多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男女不育不孕症及生殖器慢性感染疾 病、男女性功能低下等症。 3 .6 曲池为多气多血之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 ; 养老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有防老抗衰之效,对治疗眼病及腰脊虚损之症有良效。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