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县的由来和消亡.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山县的由来和消亡

长山县的由来及消亡 长山县境域,在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属於陵邑,於陵故城遗址原在今邹平县临池乡古城村(位于今周村南约2公里处)。西汉时,於陵邑改称於(或“乌”)陵县。南朝孝武(公元454)时,废於陵县,武强县被侨置于今周村区大姜镇固玄庄。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城治迁移到长山城(今邹平县长山镇)。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改武强县为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属齐郡。 长山县,在唐初隶属齐郡,武德八年(公元625)改隶淄州。自宋朝景德元年(公元1004)隶属京东东路淄州。元中统五年(公元1264)隶属淄州路。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隶属般(pán)阳路。明朝洪武(公元1376—1379)年间隶属般阳府、淄川州,其后直至1911年,始终隶属济南府。自民国3年(公元1914)起隶属济南道。1927年隶属山东省;1936年隶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 旧长山县境的大致辖域,主要包括:今周村区的大部,今邹平县的东部、东南部,今张店区的西北部以及东北部卫固一带“飞地”。 据1937年地图资料记载:长山县西南部以摩诃山、南北峪、白云山为自然县界,南部以山旺庄、尚庄、王家庄、张染(冉)庄、马尚、姚家寨(今西寨)(以上6村分别属周村区和张店区)为县界,东部以道庄、阎家桥、麻姑营、院上(以上4村在张店区)、西江坡、三里庄、陈度、公孙庄、西营、陶唐口(以上6村属高青县)为县界,西部以侯家庄、马家寨、西董、姜家庄、陈河涯、莲花池、礼参店、李家套、辛集、郑家寨(以上村庄今属邹平县)为县界。另有卫固片26个自然村之“飞地”。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境域面积约499·7平方公里。 据《宋史》记载:长山县故城,城垣系土筑,周围4里,高3丈,厚2丈2尺,阔2丈7尺,雉堞(zhì dié)1400余,城四角设有敌台,城开四门,东门“望远”,西门“迎恩”,南门“怀范”,北门“传命”,各筑箭楼3间。宋宣和末至元代初,战乱频仍,城垣屡遭兵燹(xiǎn),摧毁殆尽。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知县张铎重修县城,改东西南北四门为“望海”、“观津”、“迎薰”、“拱辰”。并在城东南角新增一“景文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知县钱士炎增修县城,堵迎薰门,再开景文门。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公元1713—1716),知县孙衍又两次增修。乾隆七年(公元1742),邑绅张永璜重修景文门,复开迎薰门,至此五门并开。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长山士民呈请捐修县城,知县叶观海主持将长山县城修葺一新。城围693丈,城墙顶宽1丈2尺,底宽21713丈1尺,墙高1丈8尺,上漫灰土,用砖铺成。四门皆重楼复檐。景文门有月城,券(xuàn)台无楼。东南西三面城垣皆土筑,费用由全县按地亩捐征,共征银48000余两。北面城垣为石砖墙,由焦桥村袁姓士绅(即袁紫兰家氏族)捐修。至抗战前城垣尚完好。1938年春,因战争需要,抗日部队组织四乡农民将长山城墙扒毁。该县城自隋朝开皇年间建造,至1969年彻底拆除,在历史上存留过1371个春秋。 1936年,山东省划分为12个行政督察区,长山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1942年沈鸿烈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划全省为17个行政督察区,长山县隶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5年何思源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划全省为6个政府办事处、17个行政督察区,长山县隶属第一办事处(鲁北办事处)第十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8月1日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并根据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于1942年,将邹平县和长山县划分为“北邹长”和“南邹长”2个临时政区,与齐东县同属清河专区管辖。1943年9月,“南邹长”改为“耀南县”,隶属清河行政区清西专署。1945—1946年,耀南县先后隶属渤海行署第六专署、第三专署(也称清河专区)。1950年4月“耀南县”复名“长山县”。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区划一度混乱不清。如长山县从1918年废“约”置“区”,全县共分9区、65乡镇,辖450村,其中,将房镇片列为长山县第四区,将卫固片列为长山县第九区。1939年,长山县九区(卫固)先被划为长、桓、临、益四边区,又于1940年4月28日划为桓台县五区。但在1946年,长山县重新规划时,仍将桓台五区(卫固)视为属下,共分7区、64乡镇,其中包括第二区(马尚)辖15乡、第五区(卫固)辖4乡。为此,在桓台县境域版图中,第五区曾经处于“1941年12月撤消、1943年6月恢复”的空白状态,而实际情况是,直到1948年,长山县才最终舍弃对卫固第五区的管辖。此期间,为了填补数年间缺失了的桓台县卫固五区,1951年,选用“铁山区”之名,替代了“桓台五区”(区公所驻卫固)的序数。 据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重修长山县志》记载:“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前,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