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成长的过程——从《我的兄弟》到《风筝》
生命成长的过程——从《我的兄弟》到《风筝》
鲁迅是一位文章大家,大概因此,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请教文章应该怎么写,于是鲁迅写了一篇文章来回答,题目却是“不应该那么写”,介绍了一位苏联文学评论家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家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哓,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磁形象更加显豁些。”鲁迅说“这确是极有益弈处的学习法”,那么,他是充分肯定了这样的示学习写作的方法了。(《且介亭杂文二集》)缦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朱正先生在鲁迅的启发下没,写了一本《跟鲁迅学改文章》(岳麓书社X抉X年版),将鲁迅的原稿与改定稿一一对照,椽从而显示鲁迅是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的。其中澎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楞都是语文课本里的选文。老师和同学在学习这枝两篇课文时,不妨看看朱正先生这本书,琢磨哲琢磨鲁迅何以如此这般修改,这对我们加深对滚鲁迅写作用心的理解和学习写作,都是大有益撕处的。
40年代写了《异馋秉》《职业》两篇小说,到80年代,由于这煦两个文本均已散失,他又以同名、同题材重写了一遍。研究者后来找到了40年代的文本,铪就将这两种文本对照起来读,读出了许多很有朝意思的东西。(王枫《〈异秉〉〈职业〉两种骱文本的对读》)鲁迅也有过这样的两次写作1919年鲁迅在《国民公报》“新文艺栏”连续发表了七篇《自言自语》,其中有三篇在茑他1925、1926年间写《野草》和《朝督花夕拾》时,又重写了一遍。这就有了三篇可般对读的文本:《自言自语》里的《火的冰》与豆《野草》里的《死火》,《自言自语》里的《涩我的父亲》与《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自言自语》里的《我的兄弟》与《野草》爪里的《风筝》。
《我的兄弟蒿》一文不长,照录如下——
我是不喜欢放风督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凄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师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ぃ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诌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椿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韫,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缇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巴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妁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伲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箝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杪,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鞯我“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顺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透谅罢!
我们现在就来对照阅读。
我们首先诩注意到的是写作时间和文章题目:作者在19┖19年写了《我的兄弟》,为什么时隔六年,窘到1925年又写《风筝》?不过是童年的一复段生活,这样一直念念不忘,一写再写,这究僵竟意味着什么?写同一件事,为什么要把题目歼由“我的兄弟”改为“风筝”?这大概是我们焱一开始阅读就要提出的问题。但我们不要急于噬求答案,还是先细读文本,最后再来讨论这些娘问题。
一、“回忆的套子”的设置
《我的兄弟》第一段第∽一句就直接进入回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痫。”而在《风筝》里,第三段才有类似的叙述イ:“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也就是说,症《风筝》在进入故事的叙述之前,还有两段描淡写,而且我们注意到,写的是作者写文章时的判外在景物和内在的“惊异和悲哀”的心情。《痰我的兄弟》在文章结尾写到请求兄弟原谅就煞┬住了,而《风筝》又多出一段:回到开头所写G的自己的心情上,还是“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ń”。如果说,《我的兄弟》是一篇单纯的客观愀叙述,那么《风筝》却外加了一个“套子”,劭将全篇的回忆笼罩在“我”回忆时的主观心境碟里,以“悲哀”始,又以“悲哀”终。这样一寞个“回忆的套子”的精心设置,是《风筝》一抒文的最大特点,作者的写作旨意正蕴涵其中。汝这是我们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是应该紧紧把握住的。
但我们还是不能立刻进入“套子”帚的细读与分析:其含义只有读完了正文,才能理解。
二、变叙述为描写
正文的故事可以氢分为三个层次。
(一)“我”和“兄弟”冲突的由来:《我的兄弟》的第一、二段,《风筝》的第三段。
《我的兄弟》第一段只有短短的两个叙述句:“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檎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尽管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我”和“兄弟”的冲突的由来,跨但是却过于简单了:“我”为什么“不喜欢”С,怎样“不喜欢”,“兄弟”为什么“喜欢”,怎样“喜欢”,都省略了。这恰恰是《风筝槊》要大做文章之处。《风筝》里不仅有“我”汩的心理分析与描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