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doc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 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引领人:薛青  2010年11月   一、观念上要走出认识“误区” 误区一:望文生义,认为“三疑三探”就是疑三次探三次 在调研中,发现有教师这样设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流程;课始破题质疑,引导学自读批注,交流解疑;最后再次让学生提出疑问,组织学生思考解决提出的问题。这种做法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误解。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个引导学生“设疑——思疑——答疑——查疑”的学习思维活动。课始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课始提出的疑问自读批注;经学生一番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围绕课始提出的疑问进行合探解疑;最后回顾课文,对照课始提出的疑问看看学生是否真正解决,还有没有其他的疑惑。以课始设的“疑”为主线,以“疑”到底,其中“设疑”是关键,“思疑”是基础,“答疑”是重点,“查疑”是巩固。 误区二:本末倒置,语文课成了问题课 有的教师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于是,教师就把目光聚焦在“问题”二字上,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爬山虎的脚》,将问题梳理为: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3)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读课文,用笔画出问题的答案。 (几分钟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吗?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谁来读读?(一个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找得很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呢?(另一个学生读出对应的句子)很好!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谁找到了?(再一个学生也读出了有关的句子)这几个问题谁还不明白?(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课文学得很好,问题都解决了,课就上到这里。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把找到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只着眼写了什么,而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全然不顾。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被架空。这种理解与运用有悖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既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也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这种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和善于合作的能力,以达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及学习习惯的目的。 二、操作上要克服环节“大忌”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几个重点环节上最容易步入肩区,出现“抓芝麻丢西瓜”、“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低效现象”,即教师一没有抓住文本的核心和精华之处;二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兴奋点和效能点;三没有抓住课标的阶段要求,在进行设疑及让学生解疑、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出现盲目和不到位。为此,在运用模式时应注意克服以下几项“大忌”: (一)设疑“五忌” 在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课始设疑是关键。一节课的问题好比是航标,目的是给学生指明“航行”的方向。在实验调研中,发现设疑需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忌“琐碎”。 2、忌“肤浅”。 3、忌“重复”。 4、忌“模糊”。 5、忌“急躁”。 (二)自探“四忌” 1、忌“空”。 对自学提示,有的教师这样设计:请同学们自主探究课文,而自学什么内容、思考什么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等则没有说清楚。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学能力尚未真正形成,自学提示空洞,学生自学方向不明、目标不清、方法不当,自学效果就很可能为零。因此,自学习提示要详细、须明确、易知晓,还应有层次性,更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等。如默读古诗,可以先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每句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标出“?”。 2、忌“闹”。 自学需要适宜的思考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以“静”为宜,热闹的环境不利于静心思考。因此应摒弃“三闹”:(1)书声“闹”。要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批注,就不应该大声读,应以默读为佳。(2)教师“闹”。学生自学时,教师的提示、表扬和督促,每一次说话都会不同程度地打断一些学生的思考,甚至会终止某个学生的灵感。为此教师应静心察言观色,用心用眼来捕捉学生的自学信息,需要与学生交流时,可以以个别轻声交流或以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3)形式“闹”。有的教师认为自学就是学生在一起学,于是提示一布置就开始小组讨论。“自探”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精神与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学生独立的读书思考与感悟体会,此能力又怎能培养?“自探”环节就是学生独自学习,这一环节不应合作,也不应交流。 3、忌“闲”。 (1)教师“闲”。有的教师认为自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任务一布置要么甩手闲转,要么翻看教案,事不关己。(2)学生“闲”。由于小学生自学能力尚待培养,自学习惯尚未养成,尽管自学任务布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