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外事故及不可抗力
2002年8月24日吴某等13人(以下简称吴某等人)将其价值206.4万元的磁砖分别委托武汉某航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运公司)所辖的“昌顺达8号”轮,由晋江市东石港运往营口港,双方办理货物交接,航运公司签发了“水路货物运单”和“货物交接清单”。吴某等人随后分别向Q保险公司办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保险,并按保险合同约定交纳保险费。2002年8月25日18时“昌顺达8号”轮航行到北纬26°25.20′、东经120°11.80′即福建省福清附近海域时,大副发觉船体有明显的上下跳动,并听到从船底传来三声沉闷的触碰声,于是立即停车,随后发现艏尖舱已经大量进水,第一货舱也开始进水,船艏有明显的下沉,船体向右倾。船长立即命令机舱全力排水,并计划往魁山岛冲滩,但主机开前进一时,船艏立即加剧下沉,海水淹上艏部主甲板。因担心船舶快速下沉,船长决定停车,立即通过移动电话向福州海事局求救。并通过VHF向附近的船舶发出求救信号。福州海事局接到求救后,立即协调在事故附近水域航行的“银城山”轮赶往遇险现场救助,但无法阻止船舶下沉。只好将“昌顺达8号”轮的船员转移到其船上。19时40分“昌顺达8号”轮沉没。事故发生后,航运公司委托交通部上海海上救助打捞局福州救助站在船东指定的沉船和无名礁石位置进行水下探摸检测。检测结果:1、沉船位置为26°27.046′N、120°11.881′E,现场海底底质为烂泥,9月13日(1000)沉船附近水深为21米。沉船基本上正座于海底,船艏略有前倾。推算沉船陷入海底有3.5米。沉船左右舷船壳海底以上未见破损(估计触礁处破洞位于船底或船壳转圆附近,因其陷入海底而无法探摸)。2、无名礁石系礁群,呈东西走向,总宽度约100米左右,其最高点位置为26°25.132′N、120°11.763′E。9月12日(1120)礁石附近水深为23米,礁石最高点距离水面约3米左右。10月8日福州港务监督在“昌顺达8号”轮船长提供的“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上签证:经核查,“昌顺达8号”轮是由于触碰到海图上未标明的暗礁而沉没,礁状况见附件的“探测报告”。10月31日,福州海事局在“昌顺达8号”轮触礁沉没事故调查报告里的事故原因分析为:“海图信息不全,船舶触碰海图上未标明的暗礁是造成该轮沉没事故的直接原因。”嗣后,吴某等人向航运公司提出对其货物损失的赔偿要求。航运公司认为,该次事故不是船方的故意和过错,是不可抗力的事故,船方可以免责,而拒绝赔偿。因此,吴某等人分别向Q保险公司提出索赔。Q保险公司受理此案,并按国内水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约定处理理赔。同时,12月3日吴某等人对航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赔偿事,向厦门海事法院提起诉讼,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航运公司在H保险公司的船舶保险赔款2291766元。法院给予裁定并立即执行。对于本案不论审判的结果如何,笔者拟就此提出如下看法。
一、对“不可抗力”与“意外事故”的理解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力量,是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且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客观现象。不可抗力,在学理上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客观说、主观说和折衷说三种。客观说主张以事件的性质和外部特征为标准,凡是一般人无法防御的重大的外来力量,均为不可抗力;主观说主张以当事人的预见力和预防力为标准,当事人虽尽最大努力仍不能防止其发生的,为不可抗力;折衷说主张应采以主客观标准来判断,凡属于外来因素而发生的,当事人以最大谨慎和最大努力仍不能防止的,为不可抗力。我国《民法通则》第15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第2款也同样作出这样规定。笔者对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的理解,赞同第三种观点,属于折衷说。即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考虑何种现象为不可抗力。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谓不能预见是从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上来考虑不可抗力因素的,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一般人对某种事件的发生不可预见。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一般人来说,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两个标准。即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前者是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预见的,该当事人就应当预见的;后者是在某种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等判断当事人是否能预见到的。所谓不可能避免,是指当事人对于可能出现的事件尽了最大努力,客观上仍然不能避免某种事件的发生。但其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及时合理的作为而避免,则不属于不可避免。所谓不能克服,是指当事人对于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不能克服。如果事件造成的损害后果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而得到克服,则该事件不属于不可抗力的事件。同样,如果意外事件的发生虽然不能克服,但通过当事人的努力完全可以得到缓解,则能够缓解的部分则不属于不可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