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2《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2《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2《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测)创新

《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魏晋时代的“啸” .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在先秦时代便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D.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答案】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定的音乐性。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卓荦不群的气质了。【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 (由第二段第一句可知,B项无因果联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可有可无了。【答案】A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 1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